——以福州市侯官村为例
随着世界遗产保护运动兴起,文化景观保护成为工作重点,文化景观遗产基因的提取与图谱绘制成为文化遗产传承演变的重要方法。传统村落作为区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村里的建筑、习俗、工艺等都体现了地域性的文化内涵。以福州市的侯官村传统聚落为例,其房屋建筑与村落习俗具有典型性,但在当前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传统聚落不断消失,文化遗产面临着绝迹,传统聚落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传统聚落文化遗产基因图谱的提取与绘制是将濒危文化遗产与文化基因图谱绘制有机结合,守住乡村振兴的阵地,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为此,本文以福州市侯官村为例进行挖掘、分析提取其村文化基因、绘制文化基因谱系图,对其进行文化基因研究、保护与发展策略等研究探索,为传统村落保护、历史聚落地理等方面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一、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的基础与流程
(一)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的基础与流程
以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文化基因的识别提取,并以谱系图形式对提取的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及其结构关系进行系统化整理,从而形成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的基础和流程。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识别要遵循7个原则:原真性原则,可读性原则,活态性原则,以文化根源为原则,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唯一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传统村落文化基因的识别要遵循7个原则:原真性原则、可读性原则。具体的文化基因是根据不同类别的文化基因特征采用不同的识别原则(见表1),然后根据文化基因识别指标体系分别提取出来的(见图1),具体流程如下:首先,实地采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元素实例,记录其存在状态及相关信息;二是以采撷到的事例为依据,对其内在逻辑、关联性进行梳理,构建完整的文化要素体系;然后,建立分析其演变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文化元素流变群;接着,代表性、关键性的文化元素将从流变群中提取出来;最终,传统村落的核心文化基因通过对提炼出的文化元素进行深入分析而得以认定。这一流程的目的是对传统村落文化内涵进行综合系统的挖掘,从而为后面的保护与继承提供科学的基础。

1.文化元素实例存续采集。从文化元素采集的覆盖面及完整性入手,务求覆盖侯官村所有物质、非物质的文化,为侯官村活态历史文化遗产“四有”工作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文献基础。在物质文化要素上,着重对建筑遗存中的古塔(唐代城隍庙、镇国宝塔、将军庙)、古街(前店后宅街巷形态、古渡、古码头)、古树名木等自然人文景观进行搜集整理。在非物质文化元素上,针对侯官村的传统民俗(拗九节、游神、抬阁、五魁、七圣等)、传统产业(青红酒酿造、茉莉花茶制作),以及地方民俗、民间传说、地方戏曲等各种文化形态进行整理收集。并综合采用实地调查、走访村民、拍照留影、视频录制,以及口述史整理等方法,以确保采集资料的丰富性、可靠性。
2.文化元素体系构建。继侯官村文化元素信息采集结束后,将获取的各个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分类,形成相应的文化元素库。其中,物质文化元素可分为景观文化、建筑文化、生产文化以及生活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元素可分为历史人文、意识形态、民间艺术以及民间娱乐等。做好文化元素的分类整理后,将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文化元素库,以便为进一步进行文化基因的分析研究打好基础。
3.文化元素流变群建立。依托文化元素库,再对各个文化元素的历史流转演化过程加以探究,从而形成文化元素流变类群。通过对福州市侯官村的历史变迁情况及文化流变路径的探析,对各个时期的文化元素演变发展规律加以梳理,明了文化元素的流程演进。如侯官村的“福文化”的流程演化沿袭体现在古厝上的牌匾、对联、雕刻等。
4.文化元素提取。通过功能、原理、结构对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由此提取代表性、关键性文化元素。如提取建筑文化中的特殊建筑风格,建筑文化中的马鞍墙、燕尾脊等;核心的礼仪程序在民俗文化活动中提取;提取制作技艺中的传统手工技艺。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提取的文化元素进行精确性、严谨性记录和存储,以便对文化元素进行完整的科学保存。
5.文化基因识别。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本体构建技术,从所提取的文化元素中甄别出主导文化基因。文化基因识别,可以从元素形态、色彩、材质等的显性文化、隐性文化两个方面来阐述:而隐性文化则从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等多层次加以阐述,包涵了人文历史、宗教信仰、背景寓意等内容。如侯官村廉洁忠贞文化基因则体现在城隍庙的历史传承上。同时构建结构可视化、文化基因信息可视化文化基因谱系图与知识库。
根据上述过程,可以较全面地完成侯官村的元素搜集、结构构建、流变群构建、元素选取、基因分析的过程,并为后期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基础。

(二)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谱系构建的方法
福州市侯官村是福州市历史上有着深厚文化积淀、浓郁历史韵味的历史文化名村,侯官村传统村落文化基因谱系构建方法中独具特色的村貌、古民风民俗、传统工艺以及乡音俚曲等传统载体元素,凝结着该地域的文化,也形成了侯官村特有的文化象征符号。但在高速城镇化进程中,这些文化元素正在被不断蚕食,亟待梳理和拯救。侯官村文化基因谱系建构,是深层挖掘和科学梳理传统文化,更是未来侯官村在文化传承创新和乡村振兴中发展的重要理论方法与路径。该调研选择福州侯官村开展研究工作,一方面是为后期的文化保护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补充新动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技术途径来梳理侯官村文化基因谱系,从而为新时期侯官村释放新文化活力。
二、结果与分析
(一)福州市侯官村文化基因识别
结合福州市侯官村的文化景观特征,本次文化基因认定工作将从“村居环境景观、村居建筑景观、村居装饰艺术景观、村居历史人文景观”四大类别中进行认定,并对村内环境景观、村居建筑景观、村居装饰艺术景观、村居建筑景观、村居历史人文景观进行系统性地开展识别与分析工作,具体如下:
1.村落环境特征景观基因。福州市侯官村的聚落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一个集地域、地域为一体的村落,集地形、水域、生产、生活等多元元素于一体。地势上,侯官村既处在福州平原地带,又位于丘陵区。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利于农业生产与聚落营建,大片的农田和密集的村落散布在这块土地上;分布在丘陵区的地势落差有高低,形成了丰富的立体景观,产生了不少适宜的生态环境,在一些丘陵上仍分布有残存的老树林,形成独特的景观;水体环境上,闽江穿村而过,作为交通通道带动了村落水上交通的兴盛,今天仍对村落的生产和生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在村庄的四周与内部均分布着水塘和溪流,它们除了有利于维持微气候,提供灌溉的水源,还能缓解盛夏的炎热、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除了解决村民日常生活用水之外,还能给单调的村庄增添动态的活力,为村民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在生产生活环境中,侯官村周围的山林资源十分丰富,分为用材林(松木、杉木)和经济林(橄榄树、龙眼树),为房屋建设和村民带来经济收益,侯官村随处可见村民到每年果实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就构成了一个丰收的景象,侯官村的村民拥有着各种土地类型,水田主要用于种植水稻,有些区域形成梯田的景观;旱地则用来种植蔬菜、甘薯等,保证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道路体系完善,有承载着过往记忆的青石板路,有满足现代需求的水泥路、沥青路,道路规划结合村落格局,方便村民出行,助推村落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2.村落建筑景观基因。侯官村建筑布局从整体看主要围绕宗族的宗祠而展开,再根据宗族的姓氏划分为若干居民点,多呈现由家族宗祠为核心、由若干居民点围合成向心集聚的形态,在保持向心集聚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大院的凝聚力;同时,受当地地形地貌及河流水系的影响,建筑布局呈现多样化,有沿地势顺排整齐,有因地形河流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在建筑用材方面,侯官村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石材多以使用当地常见的坚硬质地的花岗岩为主,主要使用于建筑基础、建筑外墙和台阶,能充分体现建筑的质朴特征;木材主要是用杉木,在当时条件及技术下木质结实,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抗腐蚀性,多用于屋面结构、门窗及院墙的建筑框架;黏土烧成的青砖作为建筑墙体的材料,而屋顶瓦则选用黏土烧制而成,青砖与黏土瓦搭配的建筑风格构成了侯官村建筑特有的外观形象。侯官村建筑的类型既有公共活动建筑,又有民居生活,还有一类是用于生产和加工的场所等;公共建筑类型中最主要的是侯官城隍庙,为村民日常祭祀、信仰所用,建筑风格庄严,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在纪念类建筑中主要是纪念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祠堂——严复祠堂,它记录了严复生平,承载着他的思想和功绩,是一个传承文化、教育的地方。建筑上民居型式以传统的合院建筑为主,以天井为核心,周围布置房舍,采光通风良好,同时加强了家庭成员间的交流;骑楼型建筑的底层一般做为门市,上层用于居住生活,适应了当时商业发展的需要。生产型建筑,如仓库、牛栏建筑,仓库主要是砖石结构形式,有防水防火的功能,牛栏靠近农园或村庄,方便从事农业生产的操作。
3.村落装饰艺术景观基因。侯官村作为有着长期生产生活居住的文化村落,也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装饰艺术风格,尤其是建筑装饰。纹饰手段多样,包括石雕、彩绘、木雕三大版块,尤以木雕为主。木雕手法娴熟,常常出现在窗棂、门楣、梁枋、柱头、栏板等位置,常见的雕饰题材有花卉、鸟兽、人物、鱼虫、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像一些古民居窗棂、门楣的木雕花鸟图案逼真,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石雕多见于建筑的基座、台阶、栏板等处,常见形态如狮子、麒麟等,石雕除了作为装饰之外,更多的是村民对吉祥如意、辟邪去恶等精神信仰的诉求;彩绘以红、黄、绿等色彩为主,绘制在建筑的屋檐、墙面等地方,绘画内容包括自然风光、人物画像等,为整个建筑平添了几分生动活泼和欢乐喜庆的气氛。除此之外,侯官村生产生活器具也体现了与众不同的装饰风格,如传统的农具,尤其是风车、水车等,在其身上,雕刻一些简单的图案或是文字,既增加了农具的美感,又能体现村民热爱生活的心境;村口的石碑、村内古井的井栏上,常见雕刻一些文字、图案,记录村落的历史演进、家族代代传承以及一些重大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村落文化承载功能。
4.村落历史人文景观基因。福州市侯官村历史人文景观包括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信仰文化和历史遗存四大组成部分。从民俗文化来看,侯官村的传统节日庆祝仪式丰富多彩。侯官村春节里舞龙舞狮祈祥活动;元宵花灯挂满古街巷、猜灯谜,看花灯、逛花街、乐享元宵,充满欢乐和喜气。从民间艺术看,侯官村有保留下来的福州评话、伬唱等民间艺术。福州评话即方言说书,活泼生动。伬唱方言与民间小曲,悦耳动听,饱含福州地方风情韵味。从信仰文化角度看,侯官村信仰城隍、祖先和海神。侯官城隍庙每年要举办一次村民祈求吉祥平安、五谷丰登的祭祀活动;在祖祠祭祀祖宗先祖,家风家教传承弘扬。在临江靠海的地理条件下,渔民出海会举行祈求平安、满载丰收的祭祀祭祀仪式,对海神的信仰。历史遗存体现了侯官村作为千年古村落文化所孕育的诸多历史名人。其中,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为人们最为熟知。他的故居成为重要的旅游与学术场所。他的故居古码头是当时航运的见证地,传统造船技艺也被保留下来,都以历史遗址与传统工艺构成村落文脉,成为村落文脉中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
(二)福州市侯官村文化基因典型图谱构建
通过建立福州市侯官村的文化基因典型图谱,对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信仰文化和历史传承等进行系统的梳理,找出典型的特质。侯官村曾哺育了林则徐、严复等名人,并拥有侯官城隍庙、镇国宝塔等文化遗产,侯官村的文化载体,编制文化基因图谱,将有效挖掘侯官村的文化基因,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可靠依据,也让侯官村焕发新生代的文化风采。
三、结论
综合梳理侯官村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抽象出村中环境、建筑与构筑物、装饰艺术、历史与人文等多种物质载体中的文化基因,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建构侯官村文化基因科
学谱系图。得出文化基因不仅存在历史遗址、建筑特色的物质载体中,也存在历史人文、民俗传统活态文化的内涵性,其为侯官村文化传承的要素所在,也是其现代化过程所依赖的文化支撑,而其又对传统村落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延续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为侯官村后续保护与传承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同类传统村落的文化基因探索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5年2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