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刘义杰:以鼓励官员告老还乡构建乡贤文化

[ 作者:刘义杰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12 录入:王惠敏 ]

    编者按: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在网上公开表示,他听了政协委员官员“告老还乡”的发言后,很受启发,并愿意在退休之后回宿迁老家定居,一是为城市年轻人留出更多发展空间,二是可以为村里的孩子讲讲外面的故事,为追梦的年轻人提出建议,等等。因此,本文推出一篇旧闻,欢迎大家留言。

    现在农村很多传统民俗在退化,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有待改进。如何建设美丽乡村,需要社会多方面跟进。对此,在今年(编者注:本文写于2016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对农村发展有积极意义。(2016年3月13日《新安晚报》)

  “立庙堂忠君之禄,归乡里孝亲之泽”,“文官告老还乡,武将解甲归田”。千百年来,怀抱治国安邦之理想的士子们,通过科举考试离开家乡,到了晚年,莫不回到故土,落叶归根。这是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时至今日,人们对故乡也莫不是充满了浓浓的乡愁与情思。

  近些年来,乡村文明在向城市单向度输出的同时,面临着衰落。重塑乡村文明,让乡村能够“看得见青山,留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成为上至中央,下至黎民百姓的夙愿。在2014年召开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编者注:为时任中宣部部长)说,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将“新乡贤文化”纳入了报告。因此,笔者认为,通过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来反哺乡村,是一个很好的建设性建议。

  乡贤群体有着两方面的优势:一是,他们接触了更多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有利于提高乡村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二是,这些人有阅历,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资源,对农村又比较了解,很够很好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比如,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毛致用退休后,回到家乡湖南岳阳西冲村,把一个落后村变为“岳阳第一村”;当过9年海南省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陈苏厚退休后务农,使家乡松梅村面貌一新;湖北省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荣礼退休后,在咸宁乡村自费建起优质瓜果科技研究所和试验园……可见,乡贤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今新农村建设已经稳步展开,农村城镇化建设也走上了快车道。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高速公路”已经打开,越来越多的离退休干部、企业家、知识分子愿意回到乡村,借此契机,引导这些新乡贤发挥自己的余热也十分有意义。而相比于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创业者们,这些“告老还乡”者也有很大优势。一者,他们更容易留下,城市的繁华对他们已经缺乏太大的吸引力,其也没有家庭负担,更容易扎根农村;二者,相对比刚毕业的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也拥有更多资源。带领乡村致富,告老还乡者优势明显。

  在这两年的全国两会,已经有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鼓励官员知识分子‘告老还乡’”的想法。由此来说,通过制度性建设来顺应这一趋势,也是题中之义。比如,加大农村基础建设,将医疗资源向县乡倾斜,破解户口、土地壁垒,等等。完善“告老还乡”制度,美丽乡村建设,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四川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