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靳书东:以葛村案例看公司农业与家庭农业利弊

[ 作者:靳书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5 录入:王惠敏 ]

 在我国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市场主体纷纷将公司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公司农业发展宣传鼓劲。然而,在推动公司农业发展的大潮中也有一些异议者。《经济管理文摘》2017年第2期“走出土地改革的误区”专栏中提到的“葛村案例”,为热衷于公司农业发展的思潮泼来一盆冷水,值得相关方予以冷静思考借鉴。下面,让我们经由“葛村案例”认真对比下公司农业与家庭农业的利弊得失。

一、“葛村案例”基本情况

“葛村案例”由叶敬忠、吴惠芳、许惠娇、蒋燕等学者,于20123月开始,每年均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采用案例访谈方式,对葛村土地流转进行深入调研。

葛村位于成都平原西南边缘,村北为山,村南为岷江,地貌以丘陵、水田为主,踞县城约10公里。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9423158人,共有耕地2300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花生、油菜等作物,村民收入以务工为主,约有1000人外出务工,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元。

“葛村案例”持续对该村的土地流转进行了记录,并对公司农场、大户农场、小农农场三类经营主体进行了重点跟踪分析。其中,公司农场也即公司农业,指宋某的瑞河农牧公司;大户农场类似于现在的家庭农场,指项某的专业大户农场;小农农场也即纯粹的家庭农业,指刘某的承包地。

项某的瑞河农牧公司农场,流转有土地425亩,涉及农户200多户,租金每年1000/亩,合同期10年,农忙时节雇工120余人,农闲时节40余人,每人每天工资40元,年需支付雇工成本100余万元、土地租金40余万元,主要种植蔬菜及银杏树等观赏树木,累计投资资本300万元以上,近两年每年亏损200万元以上。

项某的专业大户农场,流转土地30多亩,涉及农户20多户,租金每年1000~1200/亩,合同期5年,农忙时节雇工4人左右,平时自己劳作很少雇工,雇工每人每天工资60元,主要种植蔬菜。

刘某的小农农场,自有承包地4亩,丈夫和儿子外出务工,自己和儿媳在家务农,主要种植蔬菜、水稻、玉米、红薯、大豆、花生、油菜等各一点,蔬菜主要外卖,其他作物主要自用,有富余也部分外卖。

二、“葛村案例”基本观点

一般来讲,公司农业有五大优势特点或“五大迷思”,但“葛村案例”证明公司农业的五大优势特点并不必然成立。

1.迷思之一:土地流转是农民的理性选择。根据“葛村案例”发现,土地流转并不全是农民的自主理性选择。在各类土地流转过程中均存在农民因各种原因不愿流转土地的现象,只是由于村组人员做工作或碍不过情面才被迫流转土地。

2.迷思之二:公司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根据“葛村案例”发现,三类经营主体中公司农场经营最为粗放,亏损最为严重,而且每年支付高额的雇工工资、土地租金,生产成本最高,经营风险也最大。

3.迷思之三:土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根据“葛村案例”发现,无论是公司农场还是专业大户农场,两种不同级别的规模农业均主要种植蔬菜、林木等经济作物,并不种植粮食,规模农业并不能够保障粮食安全,甚至会出现大规模的无粮化现象。

4.迷思之四:促进劳动力转移。根据“葛村案例”发现,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并将不构成因果关系,甚至是反因果关系,在土地流转之前已经出现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农民外出务工反而有助于土地流转,并不存在所谓的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当然也不存在所谓的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5.迷思之五:实现劳动力的就地就业。根据“葛村案例”发现,土地流转后的公司农业存在用工难以满足就业需求、雇工待遇低、用工不稳定、不保证必然雇用被流转土地农户、劳动条件差、劳动压力大、缺乏五险一金保障、务工不规范等问题,在实现劳动力就地就业方面效果不佳。

三、“葛村案例”延伸分析

严格来讲,以土地流转为重要特征的公司农业有其独特优势,“葛村案例”也存在自身限制,难以完全凸显公司农业的优缺点,甚至在其他地区可能根本不会出现类似“葛村案例”的情形。但“葛村案例”显现的公司农业的不足,则在公司农业发展中不同程度普遍存在,值得推动公司农业发展时充分借鉴。

1.土地流转是否农民理性选择方面。

毋庸置疑,伴随着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青壮年劳力流失,新成长起来的农村一代不愿务农,很大一部分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去,土地流转在农村有巨大需求。但不能否认的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年龄较大的农民仍然可以轻松从事农业。很大一部分农民或者耕有余力、或对农业生产有感情、或留待年老后城市无法就业回乡务农、或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或出于自我保障食品安全等原因,不愿意流转土地。愿意流转与不愿意流转、短期流转与长期流转等相对情形将同时长期存在,农业从业者专业化、高龄化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公司农业是否有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方面。

公司农业与家庭农业相比能实现更高效益,主要得益于以下五方面优势:

一是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先进品种、先进技术推广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和科技附加值,

三是统购统销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四是规模扩大增加议价能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五是规模连片土地整理,使原先荒废的田畦等地块得以集约利用,增加实际土地利用面积。

同时,公司农业也面临较大风险,具体有以下六方面:

一是公司农业从者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开展生产经营,

二是部分农业生产活动难以标准化,公司农业容易流于粗放管理,精细化管理水平受到限制,

三是公司农业比家庭农业要付出额外的土地租金成本,

四是公司农业比家庭农业要付出额外的人工成本,

五是公司农业前期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购买农药化肥生产资料等投入较大,

六是公司农业虽然因产品集中规模较大增加了议价能力,但面对市场变动相应扩大了风险。

对比可以发现,公司农业相比家庭农业在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大型机械作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精细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则相对弱于家庭农业。公司农业的单位产值和经营效益并不一定高于家庭农业。公司农业与家庭农业相比能够确定获得高收益的原因,主要体现在统购统销生产成本适当降低、土地整理实际耕作面积增加两方面,其他方面则家庭农业与公司农业可能同等具备,盈利能力高低需要看彼此的具体经营情况。

至于部分学者认为的,将家庭农业的土地成本、自身劳动力成本折算为总生产成本,得出的公司农业比家庭农业节省人力、低成本、高效益的结论,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该核算方式不符合家庭农业的生产逻辑和实际。其中:

劳力成本方面:一方面当前家庭农业务工人员大多为高龄劳力,即使不参加农业务工也难以外出务工,不能算作有效劳力,不必计算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劳力投入大幅减少,即使从事农业生产也不影响从事其他零散务工,不存在较大的劳力机会成本。

土地成本方面:公司农业付出的土地租金成本并不高。土地租金相当于家庭农业能够获得的单位土地产出收益,但相对于家庭农业的实际单位土地产出,一般低于家庭农业单位土地产出的平均水平。支付土地租金是公司农业必须要支付基本支出。公司农业要获得的超额盈利只能是提高单位生产效益后与平均产值后的差额,而不能期望通过进一步降低土地租金,以实现更高盈利。

3.土地流转能否保障粮食安全方面

公司农业流转土地后是否从事粮食生产,与当地产业结构有关。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传统产粮区,公司农业仍可能继续开展高产田创建,从事粮食生产,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从事非粮生产。其他地区则大都从事蔬菜、林果、园艺等非粮产业种植。总体上讲,作为以盈利为主的市场主体,非粮经济作物比粮食作物有较高收益,公司农业的大规模发展会一定程度减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种植面积。

4.促进劳动力转移及就地就业方面

如“葛村案例”中体现的,大多数土地流转、公司农业在促进就业方面虽然具有一定作用,但并不像媒体宣传的那样显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仍然需要依靠农业之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收。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公司农业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效应,在推进现代农业过程中具有其独特优势。

二是公司农业能够实现劳动力与土地生产资料进一步分离,实现更高程度分工,提升农业专业化程度,但不是对农民从土地束缚中的解放,而是农民从土地走出分离后的深化结果。

三是公司农业是高成本高风险农业,与无负债农业的家庭农业相比,不一定能够提升单位土地产出,但对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有直接作用,对调整农产品价格构成、提升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理顺农产品价格机制有积极作用。

四是以土地流转为重要特征的公司农业,在激活传统农业中具有鲇鱼效应,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促进对家庭农业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家庭农业实现相应提升,重塑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经济社会形态,但公司农业做不到完全取代家庭农业,成为农业生产的唯一形式。

五是公司农业与家庭农业各有利弊,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两者应当长期共存,在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达到更加均衡的比例,孕育发展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型农业形式。

六是政府制定政策过程中,应当做到不偏重、不忽视,不采取行政命令运动化推动土地流转、公司农业发展,应当对公司农业、家庭农业一视同仁,制定能够引导公司农业、家庭农业共同发展的科学政策。

广阔农村天地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容纳多种经营模式和发展形态。应当让所有对农业有梦想的人,在农村都能拥有选择发展方式的自由,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让农村真正成为各种梦想交融交汇、共同发展的沃土!

作者系北省张家口市农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三农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