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没路标扫了乡村游的兴

[ 作者:顾仲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吴玲香 ]

春暖花开,正是下乡踏青、亲近自然的大好时节。近日在南方贫困山乡走访时发现,当地生态良好,风景如画;新修了不少乡村公路,通达性大为提升。当地政府乘势而上,举办乡村旅游节,吸引了不少有车族前来赏花、采摘、旅游观光。

挺好一件事,却因一个“细节”缺失没办漂亮。乡村公路没有路标,不少游客只能边走边停、边停边问,“找不到北”“误入歧途”的不在少数,浪费了大好光阴,搞糟了心情,一些人在朋友圈里纷纷“吐槽”。可以想见,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这种“吐槽”传播肯定会让当地的旅游业遭受一定的负面影响。

公路修好了,路标路牌缺失的情况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这些年,乡村公路建设进展迅速,连贫困地区都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有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不少地方乡村公路建设的附属设施却没有跟上,很少见到交通标志,或根本见不到路标、路牌,在事故多发路段也没有安全警示标志,给行车行人带来诸多不便,也给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问题出在哪里?笔者了解到的理由就有好些:没有资金;主体责任不清,没人协调张罗;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怎样规范设置路牌、指引标志,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困难和苦衷,还能找出一大堆。

然而,换个角度看问题,办法比困难多。

这事难在哪里?钱肯定是问题,但应该不是太大问题吧。投资大的公路都修通了,相比之下花钱不多的路牌、路标不至于“卡壳”吧。笔者走访的一个贫困乡,为了搞乡村旅游节,宣传投入就超过十万元。况且,即使缺钱也不至于无解。将路标等设施建设列入乡村公路建设的规划和预算,纳入公路交通建设工作考核,就能确保路建好,路标亦建好。对已建成、尚无路标的乡村公路,采取乡镇自筹一点,交通主管部门补助一点,县级财政支持一点,也能解决路标设施建设资金。

钱解决了,设立路标等工作应该也不至于难住人。比如,由县级交通部门组织,各乡镇政府具体负责,对乡村道路基本情况,包括道路名称、里程、交通隐患点等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情况。由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制作和设置路牌路标。在道路的起始位置、交叉路口设置路牌路标,仿照高速公路,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块路牌,指示前方达到村落,相距里程等,在村庄院落、紧急弯道、事故多发点设置警示标志。

总之,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有的,关键要重视起来。这些年,国家加大投资,乡村道路、旅游景点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大众旅游时代迎面走来,发展乡村旅游兴县富民正当时,可别让路牌缺失等细节“挡了路”。牛都买了,可别让牛绳绊住了“耕田犁地”的脚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东方城乡报2016-04-2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