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普惠金融:打响全面小康攻坚战

[ 作者:李文龙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0 录入:吴玲香 ]

原题:普惠金融与脱贫攻坚:打响全面小康攻坚战

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精准脱贫硬性任务。

通过发展产业,使贫困农户进入农业产业链,是实现贫困人口永久脱贫的必由之路,无疑需要普惠金融的大力推进。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

回溯到2015年底,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到2020,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成为金融业改革和银行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

在普惠金融事业部探索方面,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已运行多年,下沉信贷经营中心,农村客户的贷款获得率不断提升。邮储银行也于去年9月成立三农事业部,沿着专业化经营的轨道,不断提升服务三农效能。

为助力脱贫攻坚,20164,银监会同意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意味着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地发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强化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功能。近年来,各地农信社通过改制,不断提升管理和经营能力,有的已登陆资本市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不断体现。

农信社的主要战场在农村,尤其是直接对接广大的贫困农户,理顺其法人治理机制,释放其服务县域经济的活力,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将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

为了支持银行机构扩大对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出台措施,为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比如,20163,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开办扶贫再贷款业务,优先和主要支持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发展的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2016 年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127 亿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于盘活农村资产、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尤为关键。以两权抵押为例,目前已经进入试点的最后阶段,很多地区取得了初步经验,使得以往沉睡的土地资源转变为资金活水,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农村金融改革的施力主体在于银行业。很多代表委员提出,以农商行、村镇银行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着眼于农村经济的新业态,推动经营方式转变和业务创新。全国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认为,“三农客户的金融需求具有小额、碎片化的特点,靠银行铺设线下网点、人工作业的方式很不经济,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随着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互联网+农业概念带来现代农业升级,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既为银行机构开拓农村蓝海提供了机遇,又需要银行业不断改革创新,以金融创新的力量促使农村产业优化升级。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三农发展的永续性意义重大。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界2017-03-0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