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把故乡写透了。易安又来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让人顿生苍老,如今回到故乡,终于懂得老屋是一根无形的线连着你我。
走近孤单的老屋,颤动的我慢慢浮现儿时在老屋的记忆,是疏朗的蓝天,是皎洁皓月,是你我晨醒时几声鸡鸣鸟叫。
又一阵微风拂去,老屋还是静伫着,青瓦石灰墙在绿树下显得古朴沧桑。
走廊上满是红薯藤挂着,等冬天喂给猪吃,石磨堆在那里布满灰尘,等待着主人过年时能磨几桌豆腐,那时的屋子是有堂屋的,板屋上还依稀看清着在建国时写下的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窗花是很早雕刻的地方花格子,现在都觉得煞是好看。
板屋就这样在石砌的块上立了几百年。我们的青春也开始流失,随着岁月的变迁,板屋演变成了砖混结构的屋子,不过在周遭景色映衬下也显得好看,不像城市里那些瓷板屋,那样我想会觉得格格不入。而今,老屋就这样沉寂在大山里,偶尔归乡看看,还是倍感亲切。只是感叹中国社会的变迁实在太快了吧,老屋都追不上它的脚步,有许多老屋早已面临毁灭了。空荡荡的在大山站着,守着。
田地也似乎都荒芜了,老农只是在瓜果时令季节种点吃的,年轻人再没有像老一辈人家把土地当命根子了,因为刚成人就立马待不住外出打工去了,留下些妇女儿童守着这一方故土。是啊,大山快留不住这些子孙了,老屋也太快寂寞孤单了,冬天一阵风刮过,也没人注意给这些老屋温暖。
而一到春夏之交,老屋的周围到处都是绿油油的长满小草,通往老屋的石头小路也是爬满了杂草。那是很久以前用石块砌的路呀,以前马儿跑过,驮着必需品到老屋,青石板的路面被打磨的光亮光亮的。现在也已然少见了,周遭都快没有路了,只有荆棘与大树。
站在故乡的田野里,田坎上的青草长的老高老高,没去修缮让老农们都难以劳作了,停下来你我在城市的脚步吧,是时候该看看你们的故乡了,回到当初生你养你的地方,那望一眼都是好的,甚至为故乡的老屋做点什么吧,不要等到哪天狂风暴雨,倾倒、覆灭,你甚至连瞅一瞅的机会都没有,那时便什么都没有留下。
我们的中国变迁太快了,请让时光慢些吧,请留给老屋一点时间,留给你我子孙一点时间。
《增广贤文》说:“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等年岁斑驳,迟暮的老屋与迟暮的你,一起漫步岁月多好。
等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