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现在一些农村地区流行“天价彩礼”,不少农民为了娶媳妇而负债累累,甚至重新返贫。很多农村青年哀叹“娶不起媳妇”“结不起婚”。为此,河南等地政府出台“指导标准”,规定彩礼总数不准超过6万元。但社会舆论对政府为红白喜事划定价格标准,产生了不小的争议。反对者认为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的私事,人情往来,愿打愿挨,民间风俗,无涉法律,为之划定标准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长”。而支持者则认为,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有权力制定指导标准。(人民日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的“氛围”是一层叠一层的。传统的仪式是值得继续优化传承的,不能因为礼尚往来的规矩而使得真正的传统变得“物是人非”。“天价彩礼”的出现只是体现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要如何去规避这样的形式,从根本上应该提高人们内心的变化,政府的提议何尝不是一种选择的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人们去遵守,只是相对于个人而言,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尽力而为之,这才是正确对待“天价彩礼”的方式。
未来的幸福需要的是家庭之间和谐的扶持,不仅仅是这“天价彩礼”就能决定的。现在是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的是讲规矩、讲道理、讲原则的社会。社会风气养成的诟病,社会舆论促成的结果,使得移风易俗的本质意义变得失去了颜色。莫让真正的传统变得“物是人非”。党员干部要在移风易俗中做到起到带头作用,标新立异的创新,只有革故鼎新,才能让更好的传统延续下去。
然而,目前的形式下,要营造一个社会风气正的环境,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天价彩礼”只是网络舆论的噱头,不让其真正的传统变了味,不让“物是人非”变成真的实事。抓诟病要找源头,出成效要下功夫。农村地区流行的“天价彩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头换面的工作,要从本质上引起重视、管理上加强监督、治理上找到方法,这样多管齐下才能逐步改善现状,还农村传统环境一个和谐、健康的面貌。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