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基层领导饱蘸热情,新村画卷徐徐展开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9 录入:7 ]


37日,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题为《坚持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四川》的发言,其中“绿色发展”的五个“坚持”成为了新闻的热点。在谈到“坚持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时,王东明强调: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全面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健全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机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和河渠沟塘治理,做到“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展现美好田园风光。

作为西部强省的四川,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没有忽略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早在20143月,王东明书记就强调,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净土绿水青山。“绿色发展”是全方位的,而整个巴蜀大地中,乡村所占的比例很大,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将成为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而这幅宏伟的画卷,最需要的是各级基层领导从思想意识和行动上切实起好“领头羊”的作用,饱蘸热情,与广大群众一道共同描绘。这样,幸福美丽的新村画卷就会在眼前徐徐展开。

基层领导干部应有强烈的“责任感”。在近年来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重心似乎偏向了城镇,但这也是切实可行的,符合发展规律的。如今,不管走进四川的那个城市,哪怕是一些乡镇,其环境治理的成绩都是有“铁证”的。可以说,四川的环境治理走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在广大农村,宜居环境也越来月多,但在整体的打造上还不尽如人意。对于环境治理,四川的这条“城市包围农村”之路,就要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运筹帷幄中走出来。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们增强这份儿“责任感”,把这项工程时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

基层领导干部需有时代的“紧迫感”。“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对于偏远山区的新农村建设,有的领导干部总是持推三阻四的态度,不但没有“紧迫感”,反而为自己的不作为找借口。有的新村建设规划就用了几年时间,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不落实到行动上,总是说“慢慢来”。这种典型的“明日”说,严重阻碍了地方的发展。因此,作为一方领导,自己就应有新村建设的“紧迫感”。有了这样的“压力”,才有工作的“动力”。走马上任,就要全身心投入,用行动来诠释自己的理念,用真情来换取百姓的支持。

基层领导干部要有发展的“全局感”。农村是片广阔的天地,但在新农村建设中也不能“各自为政”,要有相当的“全局感”,才能使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说苏格拉底在一次郊游中,看到三个石匠分别在凿三块石头,问他们在凿什么,第一个说:“凿石头”,第二个说:“准备雕一座雕像”,第三个说:“要建一座大教堂”。这第三个石匠就随时把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全局”之中,最终效果也肯定不同。特别是“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机制”的健全,更不可犯“一叶障目”的错误,否则将造成此成彼败、重复投资的恶性循环。

“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是王东明书记对幸福美丽新村的诗意般诠释。我们深信,有省委及各级基层领导干部、广大百姓满腔的热情和不遗余力的努力,未来的巴蜀大地乃至举国上下一定更加欣欣向荣。那一座座优美恬静的农家小院,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田间小道,一阵阵欢快愉悦的劳动歌声……将是一幅何等幸福美丽的新村画卷。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关口实验学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