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繁忙,特别是村干部的工作,更是忙上加忙、难上加难。村干部作为基层一线,不仅要做好开会、交报表、县里来检查、入户走访、村民上门等工作,还要经常参加县、镇的活动,完善表格、搞汇报、写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村干部工作要求变得更高,不仅要落实各级政策和文件、多干实事,还得做到多学电脑、事事文字留痕,村级事务逐渐落入事事留痕、件件留印的“留痕主义”陷阱。村干部事务繁忙,没有精力深入群众,村民也不知道村干部一天到晚在干啥,从而形成干部和村民关系的隔阂。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但仍有不少人吐槽“加班写基层减负材料”“开不完的会,回不完的收到”,为何基层减负,越减越缚?
一是基层没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村干部队伍稳不稳定、健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发挥领头羊的带动作用。但目前村干部队伍存在着老龄化、后继无人的现象,招人难,留人更难,“边招人边走人”成为常态,村干部流动性大。农村大量人口向大城市或者县城流动,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或求学。同时,在实际的村干部选拔中,资历往往被优先考虑,姜还是老的辣,换届时很少有新面孔进入村干部班子。基层干部压力大、工作复杂,但村干部的薪酬待遇与责任之间产生失衡,“待遇不高,事务复杂量大,没有晋升空间,且要求过高”,村干部职位对青壮年缺乏吸引力。单从公考来说,考生也是尽量往大城市或者上一级部门报考,基层留不住人。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导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整体工作效率与成果,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与稳定构建,严重制约村级治理的效能提升与长远发展。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懂农业、懂农村、爱农民、本领过硬的干部队伍。然而,优秀人才并非凭空涌现,而是需要精心培育与吸引。构建合理的报酬体系与提供适当的待遇水平,不仅是激励人才成长、吸引外部精英加入,更是确保现有人才队伍稳定与持续贡献的关键前提与必要条件。同时,拓宽村干部晋升渠道,优化选拔机制,选拔实干典型,营造关爱基层氛围,激励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二是基层事多。“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量大、复杂,往往“包罗万象”,村干部“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村干部不仅需要对接上级各职能部门,还要参加各种工作会议、应对各种数据多头报送、调研、检查、督导,每天开不完的会、报不完的表、录不完的系统、做不完的汇报。“一个人对接十几个上级部门,手机上全是工作app,上级不断的要数据、要资料,同样的数据一个月分报多个部门,回到单位桌子上文件堆成山”,村干部被栓在办公室,无法深入群众。一间办公室,门口却挂着多达十几块的牌子,这都是各职能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设立的专门机构,这些都给基层带来了无形的压力。随着科技和大数据的发展,村干部老龄化以及村级事务的复杂、繁重也导致基层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效率降低。村干部肩负重任而权力有限,事务繁重却人力不足;面临上级高标准要求,治理资源却相对匮乏。
为基层减负赋能,要做到“减量”、“提质”,整合数据资源,减少重复填报;强化实地调研,聚焦问题整改,明确任务清单,压实责任,形成联动整治。要紧盯重复检查考核等问题,规范“督检考”,清单化推进。巩固村级组织整治,松绑村干部时间,促进走村入户。理顺基层权责,明确自治指导目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应持续秉持严管与厚爱并行、约束与激励并举的原则,积极营造关怀基层干部的浓厚环境,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安心、放心、舒心地投入干事创业。将人文关怀视为工作的基石,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的各项权利,包括合理安排其日常休息、调休轮休等,同时保障其工资薪酬、津补贴、表彰奖励及正常福利待遇的落实。为激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需畅通其晋升通道,坚决摒弃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不良用人风气,对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业绩显著的干部给予政治上的关怀与工作上的支持。要严格遵循“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旨在消除基层干部的思想负担与心理顾虑,鼓励他们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实干先锋。
基层减负,不仅仅是一场短暂的风暴,而是一场深远且持久的变革,它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化升级,关乎基层活力的全面释放,更关乎人民福祉的切实增进。基层减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续推动的“一直之事”,减负之路任重而道远,仍需我们不断探索、不懈奋斗。总之,为基层减负,我们仍在路上。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