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当前,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却呈现出形式单一、内容雷同,缺乏创新的特点。比如,在同一个月内就有好几个相邻的镇乡,分别举办油菜花乡村旅游节。节会的内容也往往大同小异,甚至负责宣传、运筹的广告公司都是同一家,文艺节目、舞台布置、主持人都雷同。群众满怀期待地前去观赏,却发现似曾相识、千篇一律的脸谱化文艺表演和活动内容,难免心生失望。
还有些地方,见别的乡镇山虽不高,因庙而灵,自己也打着发扬传统文化的旗号效仿着建庙宇、塑菩萨。还有的地方,参观了别处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兴旺发达,也不管自己是否具有同样的地理优势,跟着开办娱乐场所。走马观花式的考察、一知半解式的学习,倘若再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推敲,就匆忙上马,难免因急于求成而“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就需要在引导发展乡村旅游时,要充分利用当地区域优势,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强化综合利用。要突出自然、生态、绿色、宜居的乡村特色,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创新思路和方式,精心发掘当地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将农业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商务旅游融合起来,拓展旅游新领域,增强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吸引力。只有依靠自身优势,把当地历史文化、传统艺术和现代特色产业融入到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之中,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精品,才能避免乡村旅游的同质化、脸谱化。
(作者单位:四川省三台县永新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