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机上翻看南航最新一期杂志,里面有一篇美文,题目是《2016年的套路》,读来很有意思,引人深思。仔细想想,我们县域电商的圈内圈外,套路无所不在,鲜有啥新花样。
套路1、示范县之“套路”
商务部轰轰烈烈搞了三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累计有496个示范县拿到了国家专项资金。仔细想想,这里面尽是“套路”:从申报到答辩,从承建到评审,都得按“套路”走。到末了,几个国家级的规范性文件也在试点基础上出台了,作为最后统一验收的标准。
套路2、农村电商生态体系建设的“套路”
从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到三级服务站点的完善;从众创空间的布局,到双创政策的出台;从物流补贴的细则,从电商发展的启动仪式,到多层次人才培训工程的推进……这一系列的政策设计、落实办法与效果考评,几乎是“千县一面”,里面的套路基本上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套路3、打造区域电商影响力的“套路”
全县发动,三级干部全参与,书记县长挂帅;举办千人(甚至万人)启动大会;拼全力参加几次平台电商的大促;找几个专家站台搞高峰论坛;甚至是书记\县长站台为本地农产品电商代言;打造本地的几个先进典型广为宣传,如此等等。我曾经同某县领导戏言,能不能换个“玩法”,都太老套了!领导反问我,那你讲讲,除了这些套路,我们还能玩出啥新花样?
套路4、人才培养体系的“套路”
领导干部的观念大课,网店的基础班、提升班、精英班,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农产品上行研修,农旅融合与美丽乡村,电商扶贫等等,翻看相关部委培训中心、平台电商还有诸多社会化招生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现在面向县域电商人才培养的招生简章,如出一辙。再往细里研究,就会发现连讲课的人也几乎很雷同。
……
“中国人啥都讲究法,不是法律法规的法,而是一种高深的套路。下棋有下棋的妙手,叫定式;练字有练字的模式,叫书法;健身有健身的招式,叫功夫;生活有生活的样板,叫活法。”
如此说来,我们做县域电商的自然回避不了,总得有一大“章法”来约定,就是这个领域的“套路”。但显然,遵照“套路”来,创新有时候变得可有可无。就说示范县吧,不按套路落实,验收就有问题;验收出问题,问责机制就会启动,领导政绩就要打折扣,谁敢冒这个风险?在农村电商的生态体系建设、人才培育、影响力打造这些方面,哪个县都缺少经验,不按“套路”来,岂不是要乱了套?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
“ 套路让世界成年,套路让少年世故。我们还没有成长,却已经老成持重,满头白发丛生。”
其实,中国太大了,东西南北中,县域大不同,原本县域电商要做的是“千县千面”。但现在近乎一切县域都按“套路”来执行这些政策,忽略了本地的资源、地理与文化秉赋,真正做出“新花样”来的恐怕并不多。前段时间,公司为某县做的三年行动计划完稿后,政府商务局的领导不满意,还投诉到了我这里。我也是参与了前期论证与调研,里面还有我自己的独特创意。为何让政府的人还不满意了呢?一了解,原来当地商务局长的意见,他们是示范县,要求我们就按国家对示范县的规范做一个落实执行方案就可以了。唉……除了一声叹息,我们能说什么?这么做,其实对我们来说是变轻松了,也更容易过关。但我们怕辜负了这个时代,怕浪费了当地的资源。只是依照“套路”,政府商务局自己都可以干,何必找我们呢?
“对套路的过份依赖,让过去一年成为小心翼翼的一年,成为左顾右盼的一年,患得患失的一年。”
你说是不是?
我并非是要全盘否定“套路”。所谓的这模式,那模式,不正是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的一个“套路”吗?迄今为止,我坚信丽水的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武功的顶层设计推动、成县和临安的单品突围、砀山的微营销、通榆对东北大农区的示范,如此等等,都在这一轮县域电商的“试错”中别具特色。这些县域的经验,在所在的区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非要在全国推而广之,就另当别论了。是的,没有标准化、不可复制,就不叫商业模式。但电商之于县域的复杂,要“一招鲜,吃遍天”恐怕不容易。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服务商套用平台电商的各个业务版块,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一地一策的勉强维持,一条路走到黑的,基本上是“四面楚歌”。
“许多时候,在套路的路上狂奔的我们,在社会性失眠,社会性抑郁症面前,只会面对直播的视频发呆。傻傻地刷屏着对方傻傻的生活轨迹。”
更多的时候,要做点“新花样”着实不讨好。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顶层设计外,太多人一开始对县域电商的“看不起”、“不屑于”,在基本普及后的态度,又变成了“也就那么回事”——出套政策,搞点培训,开些网店,卖些特产。我们刻意要在战略、定位上做突破,很多决策者觉得反而没有必要,“就那几个套路,按套路走”!
这样一来——
“ 套路的世界让我们以为一切都是套路,在这市场经济里是失却信任后泛滥的成本和糟糕的性价比!”
很多服务商在实践一两年后都在准备退出县域电商,“累死人,不好玩,没奔头”!
就个人而言,我不好“套路”。
在县域电商领域,我坚信“千县千面”,“不按套路出牌”,要按当地的资源秉斌、历史文化、互联网基础与切入时机来综合思考,拿出适合当地特点的办法来。
从本质上讲,啥事只要被“套路”了——“其实也是对虚伪,对经验主义,对一成不变,对精雕细琢的利已主义者,对猜得到结局的故事充满厌倦的时候。”所以,在县域电商的业务上,
我宁可放弃,也不“套路”,也别想“套路”我。
《2016年的套路》有一段文字很经典:
“套路就是一种衣服。周围的人看到了轻盈,看到了透明,看到了利欲,看到了恐惧,唯独一个天真的男孩子。哎呀,这趾高气扬的男人怎么没有穿衣服。周围围观群众或许比这男孩聪明许多倍。但只有他,才是现代社会里最有质量的构成。”有了这么多年的世俗浸泡,我可能没有勇气做这段文字里的男孩子了,但我还是要为这份纯真与担当鼓掌。潮水退却时,会一并带走“套路”,看看谁在裸泳?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