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卫生工作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环境卫生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各地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农村环境卫生的巩固和提升面临许多瓶颈,如何破解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问题;对策
环境卫生工作是重要的民生事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环境卫生事业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许多地方虽然在农村环境治理实践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和困境。本文在分析嘉禾县城乡环境同治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的治理提出肤浅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一、嘉禾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现状分析
嘉禾县近年来通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该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不够,环卫意识还需增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决定行动的效果。该县一部分领导干部和群众对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县重视程度高一些,工作力度大一些,但有的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为检查考核而突击整治是部分乡镇、村的主要做法,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该县召开了多次的会议、多次大小规模的宣传、上百次的督促,但仍有部分干部的观念没有彻底改变,认为清洁卫生工作抓得好坏无关紧要,其结果是虚拟应付,工作挂在嘴上,没有沉下心、沉下身扎实抓工作,其结果是工作效果不好。有些干部抓工作缺少方法,有些干部抓工作抓不到根本,工作没有以人为本,而是简单地组织搞一下大扫除,粗粗地将保洁工作包给个人,其结果花了大量的钱事情做不出效果。不少干部出现了厌烦情绪和畏难情绪。通过几年来不断地检查,多次应付检查,有些干部已出现了厌烦情况和畏难情绪,甚至有些干部埋怨群众,抱怨县委政府,在工作中一筹莫展。一些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改变缺乏主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村镇规划建设滞后,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该县尚未启动统一的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部分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多数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农村集中居住地缺乏污水处理池,县里污水处理站极少,大多数乡镇污水直排,致使大量污水自由排放,对河流、地下水源污染严重。村落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水、污基本处于自由排放、乱泼乱倒状态。一些村庄街巷缺乏硬化,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目前,除近50个村以外,大部分的村(包括城区)的居民卫生素质都普遍较低,千百年的陋习没有改变,乱扔、乱倒、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没有得到有效根治,全县环境形势大好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高额支出来维护,行政强制手段来维持的短期行为,一旦政府拆资、行政手段减弱,城区与大部分乡村又将反弹,治标没有治本。
(三)资金缺口过大,清洁亮化成果难以巩固
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该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嘉禾县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清洁亮化工作,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城乡清洁亮化工作的需要。2012年7月该县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了全省七个之一、全市第一个采用湿解加焚烧工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2013年,该县又将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在全县13个乡镇、33个居委会、242个行政村、655个自然村推行城乡垃圾处理一体化,建立完善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集处置工作体系,实现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全面提升。该县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设施建成后,正常运行时,每年需设备维护费、管理人员、司机工资、拖运车辆燃料费,县垃圾处理厂处理费等共计700余万元,其中:县财政需增加投入400多万元,乡级财政需增加投入260多万元,按目前该县财政及各乡镇的财力,难以维持。2012年县财政投入1000万,2013年明确继续投入1000万,用于城乡清洁亮化工作,但如果分撒在有40万人、699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要做好242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工作真是捉襟见肘,要全面开展净化、绿化、亮化、亮化、序化工作就更少了,1000万搞搞卫生还可以,但改善环境就难了。随着该县桂嘉宁、新嘉蓝大“十字”以及县城至下车等道路的提质改造,城市化道路给清洁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一是缺乏清洁机械设备;二是需聘请大量日常保洁人员,以上都需投入大量资金。资金的紧缺决定了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四)管理机制不全,后续管理不到位影响工作长效性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涉及到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水务、建设、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而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有所交叉,没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虽然该县成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但县里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手奇缺,常年工作只由爱卫办负责,而爱卫办只有6人,而且还兼任创建园林县城的工作,从工作量上讲,人手严重短缺,交通工具短缺。在考核机制上,乡村评比奖励机制不完善,乡对村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大部分乡镇只是每年搞一、二次,没有形成长效,村对组和户的评比大部分的村没有坚持,乡村管理体制没有形成长效。
(五)工作开展不均衡,环境卫生状况整体还待提高
由于思想认识、经济条件、方法措施等方面的差异,该县各地方工作进展很不平衡。目前全县卫生状况:一类村近50个,这些村长效保洁建立健全,村民素质高,常年保持干净整洁。二类村约90多个,这些村保洁正常,主要干道干净整洁,村民60%的做到不乱扔乱倒,背街小巷有小卫生死角,部分道路散存垃圾。三类村80余个,环境卫生效果不好,村民整体素质不高,村主要干道干净,但有散在垃圾,村内有较多的卫生死角。总体上看,经济发达乡镇好于欠发达乡镇;试点乡镇(村)好于一般的乡镇(村);公路沿线乡镇好于相对偏僻的乡镇。全县242行政村1280名保洁员管理参差不齐,有的保洁员是干部家属或亲属,缺乏监督管理,各行政村保洁员配备多少不一,保洁员的工资高低悬殊很大,这些因素加大了环境卫生工作成效的区域差距。已经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的社区、行政村都已有专业保洁队伍,并配备了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和垃圾运输车辆,环境卫生状况有所改善。未实施环境卫生清洁工程的村,环境卫生工作相对薄弱,无清扫保洁人员,垃圾随地乱倒乱堆,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面貌差距很大。同时,由于各乡镇人口数量,所处区域、乡镇财力、村民素质等各种因素差异较大,会导致各乡镇在建设垃圾中转站和收集运输过程中,出现很大差异,会出现发展不平衡现象。一些偏僻乡村无垃圾池,无环卫车辆,无保洁员,清扫保洁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二、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嘉禾县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许多地方而言具有普遍性,充分认识和了解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并对其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突破瓶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提升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培训是指导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关键。对他们的培训可以由上级政府和部门通过以乡镇为单位的方式对乡镇干部队伍进行培训,印发培训资料、上辅导课,同时加强对乡镇(街道)、村组干部的业务培训,建立一支懂业务、能办事、会办事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队伍,也可以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组织乡村干部赴异地学习考察,开阔视野,转变观念。
对于农民而言,要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对环境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中小学开设环保、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去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二)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运作机制
农村垃圾如何处理是整治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的运作机制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从源头治理,实行垃圾分类,进行减量减排,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村运转、县处理模式为主,确保垃圾处理无害化。二是有条件的县可以成立废品收购公司,乡镇成立废收购站,村里设置废品收购网点,保洁员为废品收购联络员,从源头将有用垃圾进行废品回收变害为利,村组建垃圾池、焚烧炉、沤肥池、有害物放置垃圾池、有机物放进沤肥池,其它可燃垃圾进行焚烧,从源头分类减量。
借鉴城乡垃圾处理先进经验,镇级组建专业的垃圾清运队伍,村(居)按每100户1名环卫保洁员的标准,组建村级保洁队伍。乡镇按驻地根据一定的标准组建镇级保洁队伍,并为每个乡镇配备一辆垃圾清运车,负责驻地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并承担镇级垃圾转运站日常维护管理、村庄垃圾入站量统计、考核等工作。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分别在每个自然村兴建一个沤肥池;每个村配备封闭垃圾斗(大村配2个);按照村(居)委会的垃圾量及所处地理位置,综合调配公用垃圾桶;每个乡镇配备用于拖运各村垃圾到乡镇中转站或焚烧炉的垃圾运输车;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彻底改变城乡生活垃圾乱丢、乱倒、乱堆现象,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
(三)扩宽资金渠道加强资金保障机制
资金的短缺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的最大问题,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对于这种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
一是上级财政要继续加大投入,政府要在每年的财政中划拨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行。二是向上争项目和资金。县(市)环保局要积极向上争取连片整治项目、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住建局、发改局通力配合向上争取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危房改造项目,国土资源局要争取旧村改造土地整理项目,爱卫办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改厕项目。发改部门积极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做好申报资料,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捐物捐资进行帮扶,政府可以向单位企业和社会贤达人员发出倡议书,通过印制捐款捐资《光荣册》、电视台报道等形式进行表彰,启用乡村资源的命名权、广告权等社会资源筹集经费,采用立功碑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多形式、多渠道动员和号召企业和社会贤达捐款参与新农村各项工程建设。四是进行资金自筹,积极探索环境卫生有偿服务新机制。在农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向村民征收少量的卫生费,可以弥补经费不足的问题。凡委托环境卫生单位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废物的,应当交纳服务费的规定,由各乡镇(或村庄)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进行道路清扫、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并按照成本核算,由发改部门根据相关政策申请收费许可证,向享受服务的村民每人每年交纳环境卫生服务费一元作为本乡镇(或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经费,专项用于环境卫生事业投入(包括环卫人员工资和环卫设施建设),同时健全环卫有偿服务制度,规范收费管理部门、收费对象双方行为。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监督机制
制定一系列乡对村、村对组、户、乡村对保洁员的科学管理考评奖核制度。加强日常考核管理力度,通过采取抽调乡镇环卫管理人员参与的形式定期每季度对全县各乡镇(开发区)开展长效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互查、检查、督查,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书面交办和通知,将检查情况与年终考核相挂钩,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剖析。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按照“五化”要求,打造亮点,树立品牌,形成一批环境整治标准较高,特色鲜明的示范点、示范片、示范带,带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要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具体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县级干部帮镇带村,乡镇干部帮村带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对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推进、年终有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依据标准采取明查暗访、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治理效果不佳敢于曝光。
作者单位:中共嘉禾县委党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