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任凌云:共赢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创新

[ 作者:任凌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8 录入:实习编辑 ]

共赢经济学用客观的社会复杂人代替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理性人假设作为研究经济理论的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对西方经济学中多个基础理论进行了再研究,对个人利益最大化规律、需求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规律进行了重新定义,对负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反垄断理论进行了重新论述,并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市场经济为什么有效。本文将介绍共赢经济学对需求定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负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创新。

一、对需求定律的创新

需求定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这个定律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经济理论之一,然而这个西方经济学基本定律却没有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认可。反对者认为对于需求定律,不仅仅是“吉芬物品”一种“例外”,还有炫耀性商品、投机性商品两种 “例外”。既然是客观规律就不应该存在任何例外,因此现在西方经济学关于需求定律描述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共赢经济学通过对需求规律再研究,对需求规律进行了重新定义:商品和服务市场需求量与其效用正相关,高档商品市场需求与人们收入正相关,低档商品与人们收入负相关,投资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化没有确定的相关性,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与商品价格负相关,低档消费品德需求与商品价格正相关,中档消费品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关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共赢经济学重新定义的需求规律,就不存在任何反例,从而上升为普遍适用的真理。这样指导指导制定国家政策才不会犯错误。笔者还根据共赢经济学研究出来的需求规律提出了取消出口退税反而还会增加中国商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额的论断。

二、对外部性理论的创新

1、共赢经济学对外部性理论的创新

庇古和科斯队关于外部性理论各自存在现实中无法应用或者应用效果差的缺陷。科斯理论的前提是产权是明确界定的,而事实上,像环境资源这样的公共物品产权往往难以界定或者界定成本很高,从而使得自愿协商失去前提。自愿协商是否可行还取决于交易费用的大小,如果交易费用高于社会净收益,那么,自愿协商就失去意义。所以科斯理论也有大量的外部性问题无法解决。庇古税依靠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解决外部性问题,但是社会福利函数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任何人无法完全准确定性这个函数。所以庇古税现实中根本就不好使用,尽管多少能够控制一些负外部性问题,但是带来了大量的腐败和财政资金浪费。

面对负外部性问题,共赢经济学提出首先运用科斯定理,让市场解决负外部性问题,市场解决不了问题,必须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解决。但是按照庇古理论,我们必须知道社会福利函数,但是社会福利函数确实客观存在,任何人又无法确定这个函数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共赢经济学提出了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社会福利函数。既然在没有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就能自动帮助社会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也不需要知道这个社会福利函数的各种系数和函数关系。在有负外部性存在时,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帮助社会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也不需要知道整个社会福利函数,只需要消除影响负外部性的因数,还是依靠市场机制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从而避免庇古税理论必须找到社会福利函数——包括引起外部性和受它影响的所有个人的边际成本或收益,拥有与决定帕累托最优资源配置相关的所有信息的难题。

2、共赢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应用

一是对于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负外部性问题可以由政府直接禁止管制,但是政府也应该创新制度机制,避免监管部门与被监管人之间形成分赃制。二是对于民生社会保障的养老、住房、医疗、教育、殡葬等正外部性事业,共赢经济学理论是从人生来平等,每个人应该平等享受一些自然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而不是因为这些事业具有正外部性。只需要政府提供资金,具体服务完全可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由市场提供。三是对于自来水、电力、水利、道路、航道等这些所谓的正外部性公共事业,完全可以通过建立一种明晰产权方法,引进竞争机制,让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共赢经济学对外部性理论的创新,可以纠正过去外部性理论对养老、住房、医疗、教育、殡葬等民生社会保障事业和自来水、电力、水利、道路、航道等公共事业的外部性问题的错误认识,解决政府在这些领域中插手太多,寻租严重,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创新

西方经济学一直把信息不对称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之一。而共赢经济学发现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不但市场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政府干预经济时同样也存在信息不对,指出了信息不对称根本就不能成为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依据。共赢经济学信息不对称理论解决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方法与西方经济学有显著不同。西方经济学企图通过消除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解决市场失灵。而共赢经济学通过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问题。

1、解决民众和官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政府失灵的方法

政府和全体社会成员是一种代理关系,民众和政府官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无法避免,而且由一个个官员组成的政府也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能够实现官员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官员利益分配机制。

比如:在现行道路交通投资体制下,一条县级道路维修,修建不按标准来,偷工减料,平时也不好好维护,就等道路快点烂,再向上级争取资金。这种政企一体化道路修护体制,倒霉就是国家和民众,国家多掏钱,民众没有好路走。但是对上级领导部门和地方路政部门和施工单位却是三方共赢。国家钱再多,也不能平白无故进入领导腰包,但是领导给下面资金支持,下面人都会懂事的给领导送红包,这样地方路政局有钱修路,就可以向施工单位收红包,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才能多赚钱,又有钱给领导送红包,路没有修好,烂得快又可以再向上级争取建设项目资金。

如果通过改革在交通运输领域建立官员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的官员利益分配机制,这种情况完全改变。比如把交通投资体制这样改革:在已经修建了的道路安装车辆通行监控设备,这样就可以能够准确计算该道路上发生的理论养路费,再把这条道路建设养护权进行招投标,谁需要养路费与理论发生养路费比例系数最低谁就中标。这样建设养护单位把道路建设养护的越好,跑过的车辆越多,他们赚的钱就越多。对于各级交通投资管理部门采取这样奖励措施,每年节约养路费越多,分配给他们收入就越多。这样道路建设部门也就不需要偷工减料赚钱,各级交通投资管理官员也就不必要在浪费中腐败,腐败中浪费了,人民群众也不需要监督他们了。

2、破解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的方法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可能导致市场出现逆向选择的问题,劣胜优汰,造成市场失灵。但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除了涉及到负外部性、反垄断、违法犯罪三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市场失灵外,其他的不要政府干预,而是依靠市场主体通过创新交易机制、创新产品设计等方法消除由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

共赢经济学通过对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定律、外部性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基础经济理论的创新,使得这些理论成为了没有反例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真理。使现代经济学理论不切合实际,没有实用价值的假大空的形象得以扭转。

作者单位:安乡县发展和改革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