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邓非:乡规民约让美丽乡村更和谐

[ 作者:邓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2 录入:王惠敏 ]

浙西天目山区的临安钱王后裔在文化礼堂中畅谈钱氏家训,东海之滨的象山县开展家风家训好故事征集使文化礼堂成为留住乡愁记忆的守望地,东阳甘东文化礼堂中专门设立了一个汇集村里80多户大家庭家训的家训馆……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乡规民约开始“回归”,出现在农村文化礼堂之中,在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中竖立起一座座灯塔。(4月16日新华社)

乡规民约是传递文明风尚的重要组成,建设美丽乡村,既包括乡村环境、经济发展等硬件,也包括村民的文明素养、乡风文明等软件,只有二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乡规民约在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和谐乡村中发挥着很大作用,这一点,笔者在乡下采访时感触颇深。峨边彝族自治县白杨乡是个纯彝族乡,过去一直存在彝族聘礼金“双高”、丧葬铺张浪费等问题,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为倡导文明新风,该乡完善了各村的《村规民约》,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晓聘礼金“双高”及丧事铺张浪费的危害。长期以来,彝族办丧事时,亲朋好友都有送上猪牛羊等牲口的习俗,而主人家则将亲友送来的牲口全部宰杀待客,近年来还大量燃放烟花礼炮。去年7月,该乡瓦洛村村民阿时友批80多岁的父亲去世,为减少浪费,村干部积极向阿时家做工作,宣传乡规民约,让他家按需宰杀牲口,不放烟花礼炮。通过努力,不仅让阿时友批一家顺利办完了丧事,还节省了8万多元,这让村民们对《村规民约》更加认可,人人自觉遵守。

浙江省通过农村文化礼堂这个载体让乡规民约深入民心,此举值得点赞。如今,许多乡村都有各自的乡规民约,关键是如何让村民乐于接受,自觉遵守。农村文化礼堂的基本定位是“精神家园”,这既与乡规民约的内涵相契合,又为广大农民开展节庆礼仪、乡风传承、教育培训和文体娱乐等活动提供了良好条件,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乡规民约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自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各地应将法治宣传与乡规民约建设相结合,依法完善乡规民约,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引导村民讨论和修改乡规民约中的陋习,让乡规民约焕发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乐山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