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文化是乡村的根,根深才能叶茂。如何实现乡村文化兴盛?笔者理解,需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村民素养。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要提高村民素养,政府部门首先要作出榜样,当好领导层的姿态。其次要制定出合理的村规民约,并且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文明公约、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去,做好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积极学习。树立向上、向善、守信、务实的美好品德。
二、搭建好文化基础设施平台。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定期购买更换“农家书屋”的书籍;乡村周围废弃的场所可以利用起来,修建一些简易的文化活动场所,方便村民文艺编排、文艺演出等活动;有条件的村民家庭可以开办“书香农家”,这样“民间艺术家们”在闲余茶后可以一起进行文艺探讨、文艺创作。
三、做好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我国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有它的存在,文化变得璀璨和斑斓。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要善于发现、善于搜集、善于汇总。首先要做好对老艺人的关心呵护,因民间艺术的传承往往是身传口授,可以开办相关的培训班,为下一代艺术家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可以对民间艺术申请知识产权,建立起知识专利品牌。
文化是乡村的“精气神”,文化兴,村庄才会更加的美丽和美好,村民才会更加的幸福美满,乡村才会更加的和谐繁荣!
(作者单位:宝兴县发改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