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的大山深处隐居着一个龙凤呈祥的九龙村,这里的村民崇拜“文武双全”,信奉大自然赐予了人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从而世世代代无病无灾、安详而幸福地居住在这祥瑞之地。
当初自己取“凤凰慧子”作为笔名的时候,也是寄寓于湘西的山水可以收留我的乡愁、珍藏我的乡情;可以像一只凤凰鸟一样飞回故乡,栖居于一所阳光里的村屋,读书、写字,看炊烟袅绕,与青山相伴,安然度日。
古丈县在我做非遗田野调查的时候去过多次,但寻访九龙村是一直悬挂在心里的那个最为重要的期许;因为看重所以不敢轻易触碰,生怕自己会在仓促之间惊扰了一次神圣的希冀。
纳兰容若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时候应该是惶恐的;他也会害怕失去最初相遇的美好。但九龙村恍若一位强悍的刚柔并济的湘西男子,他可以让人放下情绪里的悲观,勇敢地战胜自我里的卑怯与懦弱。
初见九龙村
从古丈默戎往坪坝的路口进山,沿着默戎河一路而下,清爽的山风从车窗跳跃着进来撩拨我的脸颊、亲吻我的头发,暖乎乎地阳光照亮我潮湿已久的心房,身体瞬间被唤醒。哦,连绵不绝的阴雨天气终于要逃跑而去,具有阳刚之美的小暑时节就这样来到了。与九龙村的初次相见,似乎就昭示了一种有求必应的吉祥之意。
古丈的路多有桥来相连。车子快进九龙村的时候,一座横跨于小河的石桥撞进我的眼帘,朴素的石头砌成简洁的桥身弧线,以沉默而温情地姿态欢迎四方宾客,无声地拥抱着每一位远归而回的游子。
我迫不及待地冲进九龙村的阳光里。
村口,有一个超市模样的生活服务小店,老板娘黝黑娇俏,她告诉我“村子因有九个山洞住有九条龙而得名九龙村”。我抬头之间就望见了对面的青山崖有一处空出一个独立空间的洞穴。后背顿时生出一股神秘的凉意,拉扯着我的好奇之心。
九龙村有文武双全之气度
走进九龙村,在一处开阔之地见到一条红艳艳的横幅:“《龙廷久传奇》首发暨赠书仪式”。许多身着盛装和村民和古丈县的作家们早早地就在这里忙碌起来了。
今天也是这本书的首发仪式。“龙廷久先生是九龙村的民族英雄。传说其母在寨后洞中避雨时看见九条金龙翻滚腾跃,不久便生下了他。”后来,廷久先生成为苗族的一代英豪。他从小学习苗拳,武艺高强。为了抗捐罢税,他带领五十八寨苗民起义。“他创编的新式苗家八合拳代代相传,从此,九龙村的尚武之风盛行,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可以舞拳弄棍。”
在仪式结束后,九龙村的女子苗拳队闪亮登场,在与音乐相合的拳术表演中让我领悟到“阴阳平衡”的古老哲理。世间万物,男人和女人,柔美和阳刚,文气与武气,要讲究平衡之理,要注重和谐之道。九龙村所蕴含的人生玄机,已是初次展现出来了......
随后八合拳的传承人龙云江上场打起了八合拳。拳头带着雄劲的气势,似乎招招都可以击中对方的身体要害之处,可攻打可防守,更为神奇的是他用的兵器,虽然是木制,但装上锋利的齿距之后似乎就更具有锐不可当的威风。
最后,九龙村的村支书龙云海也表演了武术,该村尚武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九龙岩洞的神秘之美
穿过青石板的村道,闻着绿叶混在阳光里的香味,我们攀爬了几百级石头铺就的台阶,来到了刚才在村口可以远望到的洞穴口。实地见到的岩洞比想象中要简朴,岩石挨着岩石连成了一道天然的具有半圆形轮廓的洞门,刚好与对面的“金蛙岩”遥遥相望。
同行的支书龙云海给我们介绍:洞里这些一座座显得有些小的土堆,里面就埋葬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据考古学家说,这种名为岩洞葬的丧葬习俗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也是苗族地区曾经盛行的一种习俗。而且在九龙村有一个说法,只有巫蛊之术精到之人才有资格葬在岩洞里。
我想,这是一种尊崇生活智慧的象征吧——离世的高人把灵魂立于整个村子的最高处,护佑着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也许这就是在书本里寻找不到的那个最人性化的解答。
云海书记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苗族人,他悄悄爬上岩洞的一处高地,用矿泉水瓶装了一股清水给大家喝。明亮的神水滑进我的唇齿间,顿时觉得神清气爽。如村民们所愿,心灵的寄托可以超越一切理性的判断,这股常年流淌的溪水是来自于山神的居所,神圣而纯净,喝了之后可以消除人身上的所有孽障之气,从此平安、吉祥。
在土堆边上,静静地躺着许多整理漂亮的柴火。村里的人在年头时候把这些柴火放进岩洞,等沾染了一年里的神灵之气后再在腊月二十八把柴火搬回家中,也是寓意着把财气和喜气带回了家里。九龙村人心存美好,哪怕是在最艰苦的岁月里也这样期冀富足的生活。
湘西这么大,其实藏着许多奇妙的玄机,等待着我们的发现和解密。
九龙村村庄的皈依之美
从岩洞原路返回九龙村庄的时候,我屏住呼吸,细细感受他的幽静和淡泊。如州作协副主席向午平的文章所述:“村中之路,多铺有青石板,曲折蜿蜒,从一条主道开始,分叉到这家的门口,又延伸到那一家的阶檐,如一张叶片上不规则的脉管。”
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都摆放着整齐的柴火,一路上没有发现一片纸屑,干净得让人心生敬意。迎面走来一位婆婆,穿着手工做的布衣,袖口和衣摆处都绣着苗族传统的花样,见了我并不惊讶,只是淡然地笑着点头致意,肩上随意披散下来的黑发健康而富有生机,像在告诉我村庄的生活是多么富有大自然的品质之美。
走完村道的石板路,回望间所见到的屋瓦让我惊喜地大叫起来。在这一片青山的怀抱里,村寨的木屋一栋挨着一栋紧密相连,俊秀的青瓦片铺就而成的瓦背像极了一位湘西男子的背脊,健美且充满着刚柔并济的力量,默然地伫立在九龙岩洞之下,相互依赖,彼此护佑,诉说着湘西苗族村庄最本真的生活态度和处世智慧。
惊艳之处就是一个地方的灵魂大美之处。我很幸运,上升和迂回之间,与这座村庄最美好的风景相遇了。“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许,我的前世就是这九龙村的一只凤凰鸟,从外面的世界越过千山万水、一路辗转飞回故乡,栖居那颗漂泊已久的灵魂,与青山与溪水再次重逢相伴,安然度日。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抚慰自己日益干渴的心灵: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在漫漫人生中,偶尔要给自己一段相遇美好的旅程。在旅行中,放下尘世附加与我们的浮华,发现一个最本真最纯净的自我,找到灵魂真正可以皈依的栖居地,这就是旅行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人生价值。
2016年7月9日写于湘西吉首市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品读古丈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