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读懂干部选拨“不动笔”背后的“良苦用心”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9 录入:16 ]

乡镇工作头绪多、事情杂、条件相对艰苦,适合基层一线的干部往往干不久、留不住。为有效破解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题,云南昆明市在换届中打破基层干部身份限制,从全市10个县区拿出26个乡镇副科级岗位,首次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进行选拔。(56日,新华网)

云南昆明市在换届中打破基层干部身份限制,从全市10个县区拿出26个乡镇副科级岗位,首次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进行选拔,可以说体现了云南昆明市委对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高度重视。而且,通过不动笔的面试考核,更彰显了云南昆明市委对年轻干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考核的良苦用心。

众所周知,年轻干部专业知识较好,头脑灵活、视野开阔,有闯劲干劲。同时也要看到,年轻干部中有不少人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有些年轻干部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所以,在考察过程中,考察组会在平时考察任用人选总体表现的基础上,从群众评价公认度上察其“德”,从群众工作方法上察其“能”,从密切联系群众上察其“勤”,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上察其“绩”,从群众口碑中察其“廉”,全方位甄别好任用人选。

基层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当前,全国各地基层仍然存在着发展不足、经济结构不优等问题。而根治这些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了考察出应试者的综合素质,面试考题遵循“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主要包括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组织协调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具体内容,侧重考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题还是以主观题为主,注重基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尽可能达到广度和深度并重、专业性和实用性结合。其实,只要基层干部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知行合一,踏踏实实、尽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在平凡岗位上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砥砺成长。可见基层并非不是干事创业的地方,基层大有可为。

对群众来说,“好干部”正是他们所期盼和欢迎的。尤其是在基层,流传着“农民要致富,关键靠干部;农村要发展,关键靠党员”的顺口溜。此次云南昆明市打破了必经“笔试”的限制,村官“赶考”不再动笔,这样的选拔标尺更符合农村实际,可以真正将熟悉基层情况、肯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是值得点赞的。

没有官架子,能和群众交朋友,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尽职尽责为群众办实事,做老百姓信任的好干部,让老百姓分享更多的改革红利,才能真正读懂 干部选拨“不动笔”背后的“良苦用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