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2025年4月28日 星期一

借牛骗补暴露扶贫背后的急功近利

[ 作者:白文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381 更新时间:2018-11-07 录入:王惠敏 ]

“余某全骗取扶贫资金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是他咎由自取。”10月29日,在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屋家溪村,聊起余某全“借”牛骗取扶贫补贴并被曝光的事,村民们说:查得好。(11月4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应该说,成某勇为贫困户争取扶贫资金,帮助他们早日脱贫的初衷和目的,是扶贫干部应有的作为。但是,在缺乏实地查看,认真核实的情况下,就同意贫困户扶贫项目的申报,并上报相关部门,导致扶贫产业补助金被骗领,除了反映出贫困户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和法治意识淡薄外,也暴露了扶贫干部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

贫困户余某全“借”牛骗取扶贫补贴的“套路”,其实并不高明,就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余某全想要实现脱贫致富的“劲头”,是值得肯定的,这也是扶贫干部被“套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是,要想通过养殖肉牛,实现脱贫致富,除了劲头外,更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现实中,如果贫困户自身真具备这两方面的实力,恐怕也不至于成为贫困户。

作为扶贫干部,岂能对贫困户所拥有的技术和资金现状不了解。如果,明知贫困户没有养殖肉牛的条件和实力,还帮助其申报“虚构” 的肉牛养殖项目,并获取补贴,显然就涉嫌违规违纪。如果,扶贫干部对贫困户实际情况真不了解,那贫困户所谓的养殖“项目”,能借扶贫干部之手,顺利通过申报,并获取补助,也说明扶贫干部工作是严重的失职。

贫困户能够实现“借牛骗补”,不仅骗到了补助金,更骗倒了扶贫干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带领贫困户脱贫奔康,除了要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外,更要精确帮扶、精确管理,尤其是以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更要有“绣花”的功夫,盲目上马、急功近利,显然与精准扶贫的精神不相符。如果扶贫干部在帮扶工作中能够大展“绣花”功夫,既静下来了解掌握贫困户实际情况,又沉下去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不仅实现从物质上致富,更坚持从精神上脱贫,“借牛骗补”的闹剧也不会轻易搬上“舞台”,被人笑话了。

“借牛骗补”表面看是贫困户法治意识淡薄,搞投机取巧,试图通过不劳而获脱贫致富,实则暴露出少数扶贫干部作风漂浮,落实扶贫政策图形式走过场,用形式主义代替真抓实干的问题。

推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不仅会导致扶贫政策虚置,出现浪费财政资金,抵消务实扶贫干部的干劲的问题,也损害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积极性,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更是不可避免。因此,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要坚决纠正和严惩,落实政策不严,开展帮扶图形式走过场等扶贫急功近利的问题,让一切“借牛骗补”的闹剧没有表演的“舞台”。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