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差异性,反映在空间形态与政策重点等方面。城镇化的空间形态主要讲城市群、都市圈、各类城市、城镇;乡村振兴的空间形态主要讲小城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等。城镇化推动资源要素流向城镇、留在城镇,乡村振兴政策主要推动推动资源要素流向乡村、留在乡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不同”的一面,说明一个政策并不能取代另一个政策,一个战略并不能取代另一个战略。(新华网 10-22)
乡村振兴实施一年来,各地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正把规划变成现实,不断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调动了各族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激情。
乡村振兴要在规划中前行。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以“20字”方针丰富其内容,成为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的行为规范;随后中央出台了系列措施,为乡村振兴规划落地提供了保障。并结合各地实践和中央的决策,出台了五年规划,为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指明了方向。因而各地要在贯彻中央的决策中,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发挥地方独特资源优势,依据“规划”制定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生态宜居、产业发展中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激情。
乡村振兴要在城镇的辐射中主动作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条件。因而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借取城镇发展的有益经验,运用其辐射科学推进。把落实中央的决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以推进“20字”方针的新实践,加大对城镇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破除乡村振兴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理念等瓶颈性问题。尤其要创新农业招商引资的政策,激发城市人才、在外成功人士等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与当地新型经营主体抱团发展,着力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助力业提升,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要在把握自身特色上做文章。因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不能照抄照搬别的地方的成功模式,也不能脱离实际大拆大建,而是要在中央规划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发挥独特资源优势中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稳步推进“20字”方略落地。同时要对接城市市场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在发展基地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加大“康养福地”建设,以生态打底,丰富其旅游、养老等内涵,真正把乡村建成城镇的后花园,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想之地,以优美的乡村环境吸引城市居民消费,为乡村振兴的实施汇聚人才、资金、产业推动支持,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
(作者单位:盐亭县委办公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