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谈我的家乡湖南,从火车上高速公路看两边,湖南到处是不能成林的杂草灌木,到处是荒山,到处是栽种的幼树苗,这些幼树苗为什么长不高长不大,不能成林。有幸跟林业局的一位专家聊到这个话题,现总结如下。
1.湖南的地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上覆红壤,土壤主要以石灰岩、红砂岩等风化形成地表土层,土层极薄,植树挖个坑就可以看到岩石,雨季生长当然没问题,但夏秋高温伏旱时间长,薄土层水份迅速蒸发,树木失水死亡。大风容易吹倒。
2.红壤缺磷少钙,土壤致密不透气,不利于高大树木的生长,生长也极其缓慢。
3.湖南地区芒茅蕨灌适应性很强,幼树苗竞争不过这些植物,冬季开始枯萎,极易引发山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农民种树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从林业中获得收益,也就失去了抚育的动力,只要精心抚育,深挖植树坑、除草施肥滴灌防火创造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条件还是可以成林的,耕地是有收益的,你看看耕地什么样子就知道农民不会干这些。
5.有杂草灌覆盖地表,也有很强的生态作用。
6.平原地区的小山丘适合树木生长,但农民喜欢种南竹种油茶种水果,满足生态要求林产业又使林农获得了较高收益,但湖南平原地区面积小山地面积也小。
不适合种树为什么还年年种呢?
这不是我能回答你的。湖南山丘多耕地少,还有贵州云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很难从耕地获得较大的收益,普遍贫穷,发展城市也要移山造城,城市建设成本比平原地区高了一倍,所以经济垫底,但可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修路上山,通电上山,灌溉上山,滴灌种茶树、油茶、牧草、水果这些有很大收益的经济林草,这些产业也成了扶贫产业,也初具规模。同样山多耕地少的福建山地经济就发展的很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