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政府苦练“厨艺”农民才好“点菜”

[ 作者:何竹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30 录入:吴玲香 ]

自2016年8月以来,四川省根据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开办农民夜校45832所,实现了全省所有行政村全覆盖。鼓口袋先富脑袋——诞生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农民夜校,正把脱贫“妙方”送到广大群众手上。这种“农民点菜、政府下厨”的夜校课堂,遍布巴蜀大地,深受群众欢迎。(3月29日 四川日报)

说起“农民夜校”,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普及广大农村,不过那时的“夜校”,主要任务是“扫盲”,同时也兼顾一些政治、科技常识。笔者至今还保留着一本上辈传下来的“夜校”教材,都是些农村的常用字词。可以说,当年的“夜校”对于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强学习,提高觉悟,也纷纷举办起“夜校”或“讲坛”,但有些地方的结果却不容乐观,或是搞形式主义,或是只有“三分钟热情”,而四川遍布巴蜀大地的“农民夜校”,则呈蒸蒸日上之势,恐怕应该得益于“农民点菜、政府下厨”的创新模式。其实,新形势下,特别是目前的脱贫攻坚中,老百姓要咨询的问题,要懂得的技术,要明白的政策法规很多,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也没有系统的“培训”内容,更没有固定的“培训”时间,很大程度制约了党的方针政策的上传下达、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农业技术的指导传播……

为此,四川方兴未艾的“农民夜校”把脱贫“妙方”送到广大群众手上,正弥补了农村工作的这一空白。“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宗旨,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服务于民,有益于民。如何提升广大农民朋友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本领,如何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确实是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四川的“农民夜校”,就要求领导干部、致富能人等集中为农民朋友烹饪致富大餐。如果没有这样的本事,面对“农民点菜”,看你政府怎样“下厨”!领导干部练出了高级别的“厨艺”,面对群众“点菜”就会胸有成竹;同时,这样的模式将以前老百姓单独的、被动的咨询,变为群体的、主动的学习交流,真正体现了老百姓的“夜校”中的“主体”作用。

毋庸置疑,这样的“农民夜校”更是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挑战,唯有拥有了政策法规、农科技术的一套“厨艺”,才能能慷慨地给予“点菜”群众脱贫致富的“妙方”。这些遍布巴蜀大地的“农民夜校”,集宣传、教育、培训为一体,是盛开在脱贫致富大道上朵朵鲜花,只要充分地、合理地、持之以恒地运用、用好,就会常开不败,常盛不衰,装点出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