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倾斜。(03月09日 人民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在向社会发出一个个红包中,把“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向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倾斜”写进了报告,彰显了党和政府对艰苦地区和特殊岗位干部的关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党和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了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有效改善基层干部的待遇,逐步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生活待遇,让其在感恩中奉献岗位,服务人民。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城市经济对基层边远地区的辐射作用逐步增强,让其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然而伴随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地区与基层边远地区干部的待遇差距在拉大,不仅成为了基层干部饭后闲谈的话题,也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基层边远地区条件艰苦,发展既存在先天不足,也存在后天优势乏力不好,财政税收增收困难,致使干部的津补贴难以保证到位,不仅影响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而且造成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因为在待遇低的情况下,还要在艰苦工作环境中,付出比机关更多的工作代价,难免有所怨言。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层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的机关干部,在立足基层,奉献本职中,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因而要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政府工作报告把关心基层边远地区干部和特殊岗位的待遇问题列入其中,切中基层干部的脉膊,体现了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有利于促进他们扎根基层、安心本职,奉献岗位,铭记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需要综合施策。要把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与贯彻政府工作报告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加大地区统筹力度,缩小城市机关与基层干部工资和津补贴的差距。同时要向改革要效益,推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减少和压缩不必要的行政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刀刃上。
党员干部要感恩前行。基层边远地区和特殊党员干部的疾苦,始终受到党委和政府的牵挂。因而基层干部要始终尊崇《党章》,加强党性锤炼,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置于阳光下、监督中,致力于一方经济的发展。同时要强化责任担当,亲力亲为抓改革,解决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以自己的辛勤付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盐亭县科技和商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