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想起老家的火炕

[ 作者:一墨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3-05 录入:吴玲香 ]

在我的老家在新宾满族自治县,家家户户都有火炕,按照农村人的说法,火炕是有佛性的,它是农家人的主心骨。农村的房子一般是坐西朝东,火炕一般紧靠东窗而建,看上去像一个长方形的平台。这样设计,既有利于采光,又便于通风。炕沿是板凳,坐在炕沿上,很容易看到外面的风景。

农家院内都有各种各样的树,梨树、李子树、杏树、核桃树等。植这些树不仅是为了收获果实,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风景来欣赏,有叶有花的时候,那是挂在院中的一幅天然的风景画啊。

在一年的大部分时光中,农家人都可以坐在炕沿上漫不经心地欣赏窗外绿色的景致,他们对绿色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他们从树叶的颜色感知季节的变化。即便在冬天,脱去绿色的衣装的树仍很有趣,那精干的树枝展示着简洁、优美的线条,树枝上常有鸟类歇脚、欢唱、嘻戏、打架,寂静的院落便有了生机,而火炕就是观赏这一切最好的看台。

火炕是农家人的床,这床大而宽敞,它是土地的热手掌,是用来温暖农家人的。火炕上面铺有芦苇席,光洁干净,并带有淡淡的清香。芦苇席下面铺有麦杆。麦杆是庄稼,把庄稼的骨架放在身子底下,农家人感到最为亲切,最为可靠了。火炕的暖是沁人骨髓的。睡在火炕上,那纷纷的热力,使你浑身通泰,热气充盈。农村人干活十分劳累,而睡火炕是最好的解乏办法了,所以农家人世世代代离不开火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火炕是农家人的加油站,白天下地干活,而晚上在火炕上获新得能量。

火炕是恒热的,这与它的构造有关。火炕是用土坯建造的,土坯分大坯小坯,小坯用来建炕体中网络型烟道,大坯用来铺就炕体的表面。大坯有巴掌厚,这样可以用来充分吸收热量,同时,大坯具有散热慢特点。晚上通过灶台一次将炕烧热,这样,一宿不会变凉,便可以舒舒服服地睡大觉了。第二天起床,精神饱满,浑身上下都是劲。给火炕提供热量的有两个火眼。一个是安在厨房中的灶台,另一个是安在炕腰间的火炉。农人的灶台很大,上面安放一个大锅,无论是做饭还是做菜,均在大锅里完成。大锅底下的灶膛,里面有生火的地方,可以烧柴,也可以烧煤。灶台一侧有风箱,人用力拉动风箱,那灶膛里的火便呼呼地燃起来,充满整个灶膛,有时,火舌从灶膛窜出,在空打卷。而锅上热气腾腾,烟气与蒸汽交织在一起,又浓又烈,人气十足。则时,火炕便慢慢地热了起来。它热得慢,但却久久不会变凉。

每当大雪飘飞的日子,农村姑娘们三五个在火炕头盘腿坐下来,借大窗户透进来的光亮织起毛衣来,毛线拽得长长的,一根根铁针在姑娘的手中跳舞。每个人都带着专注的神情,没有说笑、没有私语,像要把酝酿已久的深情都渗透到根根毛线中,织到毛衣里,每个人都鼻子酸酸的,眼睛涩涩的,喉头也像塞了个棉团儿,时不时干咳两声。有时又习惯地掏出手帕,揉一揉眼睛和鼻子。她们心里都明镜似的互相清楚对方的情状,但都不愿意抬头看一眼对方,也怕对方的眼睛与自己的眼睛对光,每个人的情绪就像一杯满得冒尖的浓酒,就那么汪汪着,不能点破。她们心里明白,只有这雪天的时候,才有这样适宜的环境,这样浓稠的情调,这样深入的功夫,才能出上品活儿,才能让情郎满意。

冬季,我就会想起家乡的火炕。  

(作者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新抚区盘南路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