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村委换届工作正在广大农村展开,这是关系农村小康建设顺利实现和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如何能选出一个好的村委班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经济滞后、派性内斗,干群关系不和,矛盾复杂、文化落后的长期老大难村,能选出一个好的村委班子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农村条件各异,情况复杂,千差万别。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村情,一个村有一个村的民意。这就要求有心竞选村委主任和村委成员的人,对党中央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政策深刻领会,对党中央对农村小康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刻贯彻,对自已所在村的村情、民意,有一个深入透彻的了解。特别是对村里存在的问题、主要矛盾、落后原因、群众诉求等,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在此基础上,反复思考、反复论证、科学分析、科学判断,倾听民声,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一个施政理念。这个施政理念,必须能基夲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思想统一。给村民勾勒出一个未来,使村民心里明白一个奋斗目标,前进的方向;让村民对未来,对生活有盼头、有甜头、有希望。不至于让村民对你所干、所做。像黑夜走在无灯光的路上,迷茫、苦闷和失望。如果能形成一个具有本村特色文化的施政理念那就更好不过了。
我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要提出异议了,要按照你说的一个施政理念就能改变几千年来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吗?但我要告诉有异议的朋友:一个好的施政理念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一个好的施政理念是万万不能的。笔者坚信社会每推进一步,都要有一个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理念作指导。就是农村也一样。
但是光有一个好的施政理念还不行。还得很好的去落实,这才是根本所在。只有落实了,才能变成现实。才不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大家去监督。必要时村委主任要定期向村民做报告,让村民每个级段都知道你完成了那些任务,达到那些目的,村里有那些实质性的改变,还有那些不足,存在那些问题,需要今后去更加努力。其次村民还得很好的配合干部工作,干群一心,同心同德,破解难题,战胜困难,艰苦奋斗,去构建一个求幸福、谋发展、促团结、要进步的命运共同体。农村小康建设才有望实现。
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村是没有这样一个施政理念的。选举热过后,管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是“将将就就过日子”、“凑凑合合度时光”、“慢慢腾腾搞小康”、“工作作风老传统”、“家长专制瞎糊弄”……对出台一个村级施政理念没有引起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高度重视。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符合本村一个科学施政理念的重要性。真是:“时间如飞逝,三年眨眼到,过客匆匆过,两眼一抹黑。”到头来才知道: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路还是那条路,村还是那样乱,民还是那样穷。面貌依旧,山河未改。于是群众意见大了起来,新的矛盾有接踵而至:“村里乱哄哄,怨言满天飞,到底谁之错,各唱各的调,干群不同心,各派都说对,真理在何方,继续去探讨,换届马上到,人人都争吵”。这样的恶性循环,咋能建成小康农村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后果呢?据笔者了解在农村换届中,确实存在这几种弊端:
一、人们都看重有钱的人当选。不但群众有这种倾向,上级领导也有这种倾向。为什么人们都看重有钱人当选呢?大概有这几种心里效应:1、总觉的有钱人很会挣钱,也一定能带领全村人致富。2、都希望有钱人能为村里办点实事,老百性也能得到实惠。老百性穷怕了,哪怕是一袋面,一桶油。心里也很满足。这不能否认干部群众这种盼富的愿望是不对的,也不能否认有钱人就不能当选,更不能否认有钱人没有能力。有钱人中确实有一些人,有胆量,有超前意识,也有一定的个人优势。也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后富起来的有些农村有钱人,也为家乡做出了很多贡献。从另一个角度说,也许这个有钱人自已挣钱很有一套办法,但要去管理一个行政村需要方方面面的能力,政治素养、文化素质、个人品德、施政能力、工作经验等因素都要全面考虑。甚至对一些老大难村,还得具备一定的政治魄力和改革勇气。再进一步说还得有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心。否则光靠有钱办事也是不能解决本村根本问题的,更不能实现小康村目标,因为小康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的庞大工程,不但一个村硬实力要上去,软实力也要上去。甚至小康村建设中,文化、教育、道德,人口素质的提高,团结互助的村风,平气静心的心态,健康向上的精神等软实力更关链。这就需要对一个人要全面的了解和考察。虽然考察农村一个人不像国家考察干部有哪么多职能部门,但也要认真对侍。无论是农村的有钱人,还是农村不很富裕的一般人,但在选举中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在选举换届中一定要关注到那些很有能力的普通人。
二、不切实际的盲目许诺。有的人出于不同的动机,为了能被选上,选前夸下海口,承诺能给村里办多少实事;能给老百姓发多少福利;能给村里办多少工厂;能给村上铺多少道路;为了能当上,上天摘星星都敢许诺。老百姓等呀、盼呀,到头来这才知道是个天大的谎言。有的连一件承诺都给老百姓兑不了现。大部分承诺都成了泡影。更可恶的是,不但承诺兑不了现,还想方设法为自已谋取私利。收刮民财,,坑害百姓。这种人不但欺骗了百姓的真挚情感。更可怕的是贻误了小康村建设的机遇。
三、有的人想当选干脆是冲着国家拔款来的。这几年国家正处在小康建设的攻坚阶段,国家对农村的普惠政策很多。特别是对农村的扶贫拔款让有些人眼红,于是就把换届选举之机,盯在了国家拔款上。四、把自已的利益,家族的利益,小团体的利益和换届选举捆绑起来。有派性的村只选自已一派的人,或只选自已家族的人,或自已私利相同的人,这样的选举对一些有才能的人是很难被选上来,五、乐意选庸人。在换届选举中村民很乐意选庸人,并且庸人也很容易被选上来。这是为什么呢?虽然庸人没有大才大能,对村里也做不出大绩。但村民心里想的是庸人至少不会欺人霸道,不作恶乡里。村民对选这种人心里放心踏实。
综以上等原因,村民对有些选上来的村干部越来越失望,对换届选举逐渐失去了信心。觉得选谁不选谁都一样,选上不选上都不干自己的事。对于选举换届消极对待,有的不积极参加会议、有的扔了选票、有的撕了选票、有的让别人代替、有的意见满腹。有些情绪激动的村民还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和违法行为。久而久之任凭这种消极情绪发展下去,换届选举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笔者始终认为:换届不是换“人”,选举不是选“人”,更不是选你家中的“人”,相好的“人”。而是选这个人所具备的才、德和施政能力。选他的施政观念。为此我建议在今后的换届选举中,一定要各级政府把换届选举工作当作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抓细、抓全、抓牢。除按照选举法执行外,必要的话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乡各村选举细则,在选举前经过深入的调查、摸底、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倾听民声。从民间的注洋大海中挖掘出合适的人选来。决不能搞暗箱操作,以自已的好恶来推候选人,召开村民群众大会,要让有意竞选村主任的人,先发表施政演说,把自已的施政理念面对面的、明明白白的告诉村民,让村民去评判、去分析、去打分。做到心中有数,择优录取。这样也可能把真心为村民服务的村官筛选上来,千万不能生米做成熟饭,那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可否认的是,广大农村干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的长期过程中,战斗在农村第一线,不怕苦,不怕累;雨里来,风里去;一身水,两腿泥;他们没有优越的办公条件,也没有丰厚的待遇。有时还得受气挨骂,但他们没有怨言,默默无闻的每天为党为民辛勤的工作着。不图回报,不图名利。他们的奉献精神值得尊敬!
一个村的工作上去了,一个村的小康目的实现了,中国的事情也就很好办了,中国崛起就有望了。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