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宇哲:村庄发展的人才需求差异

[ 作者:杨宇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10 录入:王惠敏 ]

    今年暑假和国庆分别走访了义乌的何斯路村、巢湖的三瓜公社和唐嘴村,看到了不同的村庄发展模式,我们不能说任何一种模式是好的或是坏的,因为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三个村庄确实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只是每种模式有其适合的现实条件。每个村庄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的支撑,这三个村庄发展依靠的人才类型也各不相同,下面对此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义乌何斯路村的“能人模式”。10年前何斯路村就是一个大山深处的贫穷村落,村里没有道路,家家户户都是靠砍柴生火做饭。也就是这一年,何斯路的现任书记何允辉先生返村竞选上了村长。在没有回到何斯路之前,他是个经营物流业务的老板,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但是他一直有一个乡村梦,想要好好的建设自己的家乡,就是凭借这种情怀,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何斯路村,开始追逐自己的乡村梦。在竞选村长时,他给村民们描述了他想要把何斯路建成什么样,那时大家都不相信他,但事实证明他确实做到了。他先是自己带头出资修通了村里的道路,之后带头出资购种苗,在经过多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村里种出了薰衣草,每年夏天薰衣草盛开的时候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光门票钱就创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村里的许多产品都是跟薰衣草相关,在过了花期之后,他们会收割薰衣草交给外地的工厂进行代加工,开发出一系列的薰衣草产品。村里每家每户都会酿酒,每年还会办一个曲酒节,一年能够创造利润300多万。无论是种植薰衣草还是酿酒,都是基于何允辉先生这个“能人”返乡为前提的,没有他的初期投资建设,可能如今何斯路仍然是一个贫穷的村子。从好的方面说,由于这种模式中返乡的“能人”本身就是这个村庄的一员,所以他会全心全意投入到这个村庄的建设中去,使村庄得到真正的发展而不是虚有其表。但这种模式的不足就是不具有可复制性,“能人”返乡完全是出于个人的意愿,现在很多人争相逃离农村,像何先生这样有家乡情怀的人并不多见,我们如果靠等待这些“能人”返乡来发展乡村,那不知何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二.巢湖三瓜公社的“资本孵化模式”。三瓜公社由三个村子组成:南瓜电商村、冬瓜民俗村和西瓜美食村。其地处巢湖市城郊,紧靠国家级休闲度假区半汤温泉,原本是三个空心村,村庄凋敝严重,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老年人。后来在2015年通过招商引资,由淮商集团进行开发改造,其中政府投资过10亿,公司投资5亿,总投资超过15亿。目前南瓜村已建成开村,冬瓜村和西瓜村仍在建设中。通过与当地村民的交流访谈我们得知:政府以大约3万左右每亩的价格补贴村民,实现土地使用权流转,同时为他们在附近市区提供相应面积的安置房,村民搬迁进城离开原来的村庄。因此,村庄改造建成之后,这里的经营活动与当地村民没有直接联系,据称公司与村集体之间会有某种利润分配的考量,但村集体以何种方式将这种所得惠及村民,我们暂未可知。村民搬迁后,公司将村子里原来村民的房屋进行统一改造,开设一些店铺由公司或者创业者在售卖当地的特产。按照企业的说法,为了培育更多的创业者,他们采取发展内部合伙人的做法,先在企业内就业,然后由企业去培养开发一些业务,等业务成熟之后再以前三年免租的形式承包给内部的员工,跟创业基地中企业的“孵化”比较类似,这种模式所吸引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本地村民,很多人来自于村外。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速度快:由企业来投资进行改造,四年时间就将三个村子建设完成,并且采取企业培养内部人才的方式,人才的培养和后续供给都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由于原来的当地村民大多数已经搬迁进城,因此这算不上是一种真正的乡村建设,而更像是一种旅游景点的开发。当然,在城市化进城中,农民进城也是一种趋势,不过前提是需要在农民搬迁进城之后能够解决好他们的后续社会保障问题,也许三瓜公社与当地政府有这方面的考虑,如果这样,那么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城郊农村地区的快速改造模式。

    三.巢湖唐嘴村的“自我发展模式”。唐嘴村因为村里的古遗址而获评安徽省千年古村落,因此获得了政府的500多万元项目经费用于村子的建设。村里计划用这些经费开发16栋民宿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完成后吸引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回来经营,赚取的收入都是属于村集体的。这是一种完全依靠自我的发展模式,既没有外出返乡的能人提供大量的资金,也没有引入工商资本对村子进行改造,仅仅依靠政府的项目拨款,村集体共同建设,村集体共同经营,吸引的人才也是原本就属于这个村子的。这是一种与我们现在强调的乡村振兴相吻合的发展模式,不但能够改变村庄凋敝的现状,而且能够从本质上改善村民贫穷的生活,还能够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回家乡,适合中国大多数的农村建设。其缺点就是,农村本来就人才缺乏,仅仅依靠村庄自身可能很难找到合适的经营性人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能使村庄的人才不足状况得到改善。

    三个村庄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发展模式和所需的人才类型都不尽相同。何斯路村由于地处浙江义乌这种东部发达地区,很多人在义乌市里做物流生意,一些有家乡情怀的企业家赚了钱后会用于家乡的建设,因此可以采取这种“能人模式”;三瓜公社由于地处巢湖城郊,并且紧靠半汤温泉,人流量比较大,因此可以采取“资本孵化模式”,把村庄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景区;唐嘴村目前既没有能人的返乡,也没有三瓜公社这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采取“自我发展模式”,依靠自己发展村集体经济,吸引村里外出打工的人才返乡。事实上,唐嘴村代表了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现状,而且这种发展模式也更符合我们所提倡的乡村振兴,但并不是说前两种模式不好,只是对大多数地区的农村来说,很难具备其拥有的条件。

    作者系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庄村书苑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