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袁仁昆:扶贫套餐要精准就要私人定制

[ 作者:袁仁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9 录入:实习编辑 ]

7月18日一早,广西田阳县马村贫困户赵福棉就来到自己入股的养鸡大棚干活了。这是田阳县为贫困户量身定做扶贫套餐的一个案例。目前,桥马片区已有60多户贫困户像老赵一样,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参与养鸡、养羊、种果等生产经营。(7月25日新华网)

脱贫攻坚这些年来,“大水漫灌”强刺激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精准滴灌”成为了脱贫攻坚总体思路。具体到每一个乡、每一户人,致贫原因不尽相同,脱贫潜力也千差万别,“一刀切”的粗放式脱贫已经行不通,不仅浪费钱,还可能因“对不上口”而徒劳无功。因人而异,一户一策精准扶贫,量身定做扶贫“套餐”,既可充分利用有限扶贫资源,也极大满足贫困户的意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失为一个良策。

如何量身定制扶贫“套餐”?广西田阳县马村走在了前列,赵福棉成为了其中的受益人。贫困户在银行贷款有政府贴息,将贷款的资金入股到企业,每年有分红,平时还可以到公司打工赚钱。这种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参与养鸡、养羊、种果等生产经营方式,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备选项”,自愿选择脱贫“套餐”。只要勤劳努力,收入相对稳定,成功脱贫就指日可待。

不可否认,私人定制扶贫“套餐”,重点在精准而非强调随意性。贫困户有自己的特殊原因,有年老返贫、因病致贫,或是缺少技术或生财之道。同时,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喜好、特长潜能与意愿方向。“强扭的瓜不甜”,尊重民意是基础,如果强行让贫困户参与不熟悉、不喜欢的脱贫项目,就难以调动其积极性,风险也很大。量体裁衣,选择什么项目,承受多大风险,走哪条脱贫道路,皆由贫困户自己做主,这样的定制才是精准扶贫的最佳表现。

但是,私人定制并不等于放大脱贫的随意性。投入资金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对于本已捉襟见肘的贫困户来说,抗风险能力本就脆弱,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宣传工作,当好贫困户的参谋助手,技术指导、配套服务等等,在定制脱贫计划时,协助把关,防范风险,真正让私人定制的扶贫“套餐”成为最合适的,而非最随意的。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开坪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