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振山: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振兴

[ 作者:张振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4-01 录入:曹倩 ]

国际上欧美发达国家大都是经过工业革命完成城市化的,而中国近几十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与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别。因此,我想结合我们的国情从快速城市化的角度来谈谈对乡村振兴的一些思考。

一、全球快速城市化进程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发生的最大变化之一是城市化。从人口来讲,联合国召开的第一次全球人居大会是在1976年,当时全球城市人口占比37%。第二次全球人居大会是1996年,城市人口提高了将近8个百分点。第三次全球人居大会是2016年,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到了54%。其中,2008年全球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到现在,全球城市人口的比例大约是57%,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70%。虽然城市占地球面积只有2%左右,但这2%的土地承载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70%以上的经济,消耗了60%以上的能源,同时,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垃圾制造都达到了70%。

二、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

对比全球城镇化,我国经历了更加快速的城市化进程。1949年,我国城市化率仅10%多一点,到1979年仍然不足20%,但是到2020年时已经超过60%。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的城市化率几乎是以每年1%的速度在增长,这种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

三、城市化给城市带来繁荣

城市化的发展或者说城市化的进程给我们带来了繁荣,使我国城市的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一些城市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进入万亿人民币的俱乐部,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反映出各个城市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城市化给我们带来的还有很多方面,包括住房条件的改善,科技、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等。

四、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在快速城市化带来繁荣的同时,也促生了诸多问题。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被称作城市病,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城市的韧性不足,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使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的增多;城市功能单一,城市的社会服务不均衡,大学、医院等都集中在大城市。

五、快速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快速城市化的过程对农村的发展造成了5个方面的深远影响: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妇女儿童留守,人居环境差,文化传承面临困境,历史建筑保护不够。

由于城市化水平大多以人口的城市化率来进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农村转移到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而农村人口在不断减少。农村人口通过接受教育读书留在了城市,乡村年轻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也主要留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农村地区留下来的多是妇女、老人和儿童。是不是所有的农村人口都要迁移往城市呢?显然不是。农村的农业生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肉禽蛋,还储藏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于很多农村地区面临着的人居环境比较差、农村整体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承载的历史文化如何传承等问题,需要我们通过乡村振兴来解决。

六、乡村发展的时代机遇

我们需要城市化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而目前我国的乡村振兴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是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次是围绕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法律和措施,比如乡村振兴促进法。再次是在2020年年底,我国提前十年完成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减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转向乡村振兴,使乡村振兴拥有了很好的政策支撑和组织机构层面的支持。最后是乡村有自身优势,城市也在反哺农村。城市化以后,城市的发展需要更多跟乡村结合,发挥乡村在文化、饮食、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城市人口对于度假旅游、缓解压力的需求,从而发展民宿、旅游等产业。

国际上,联合国人居署在2019—2023年发展战略当中提出四大发展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融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更是强调“一个人都不能落下”,人居署提到“一个地方也不要落下”。因此要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七、城乡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还有发展的空间,但并意味着无限度的发展下去,城乡发展会达到新的平衡,发挥各自的优势,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第一,发展产业,打好乡村振兴经济基础。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只有发展好相关产业,才能为乡村振兴打好经济基础,这就需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民宿旅游等。以日本为例,他们曾经成功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值得借鉴,不仅推动了日本的农村产品供给日本本国,还出口国际社会。

第二,厉行节约,促进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需要做好统筹规划,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过去我们的城市发展其实走了一些弯路,在发展钢铁冶炼、化工产业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些水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因此乡村振兴需要坚持绿色发展指导理念,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防止破坏环境和污染,不再过度消耗资源。

第三,传承历史,保护文化。我国的农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这些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资源,一定要尽量避免大拆大建,最好要对村子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村庄里拥有的文化和物质的遗产,这样才能够使地区的文化遗产得到良好保护和传承。

第四,加强治理,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振兴需要有好的组织领导,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带头领导作用,建立一定的治理制度,创立绿色村民公约,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处理好农村的污水,美化农村环境。浙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们的环境得到了很好治理,垃圾分类也非常好,农村污水也得到了处理,农村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样就为进一步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外来游客、青年回乡投资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吸引了更多的人回村发展,通过开民宿、开饭店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第五,开展乡村规划,建设宜居乡村。乡村振兴的另一关键在于做好规划,现在对乡村规划的重视度日益提升,但还存在规划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规划虽然呈现出新农村的样子,但是整体看上去整齐划一、比较呆板,不具有乡村地方的特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特色、自然资源情况、人文情况、建筑风格做出具有乡村地方特色的规划,不搞穿衣戴帽表面的文章,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做到以人为中心,规划要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特色。

第六,建立相关机制,加强人才培训。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可以与相关高校挂钩,建立合作关系。积极走出去,加强交流学习。尽管目前已经有驻村书记等各种体系来解决乡村人才引进的问题,但是依然远远不够,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培养工作。农民最相信他们亲眼看到的东西,可以组织当地居民走出去交流学习。在浙江很多乡镇设立了乡村振兴学院开展系统培训,通过与大学联系,使农民也可以聆听著名教授的讲座,为他们带去更为科学的发展思想指引。联合国人居署在这方面也开展了一些工作,我们在2019年曾在武汉开展过乡村振兴嘉年华,来自国内外9所大学的40多位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职工参加了这项活动。现在正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协商在疫情过后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

第七,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建立智慧乡村。乡村振兴也要顺应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考虑开展智慧农村、智慧乡村建设。比如目前杭州有城市大脑,上海有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等,都是很好的借鉴经验。其他还有一些AI、大数据技术等,包括网店在农村推动农产品的销售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需要进一步集思广益,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加强智慧乡村的建设。

 

(作者系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