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仇保兴:不能用建设城市的方法发展乡村

[ 作者:仇保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09-11 录入:王惠敏 ]

怎样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守正用奇。“守正”是指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农民(包括返乡农民和来自城镇的新农)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不可取代的主体;“用奇”是指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始终坚持一切从乡村实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一切有益于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奇招、新招都应以实践加以检验。

1制定乡村政策必须要懂农村和农民

我在住建部工作时,第一件事就是在城镇化大潮中提出把农村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当时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基层出台了很多错误的政策,例如用城市建设模式来发展乡村,把乡村城市化,甚至取消农民的养殖权,这都是由于决策者不懂农村、不懂农民造成的。

还比如易地搬迁政策的意义何在?市场机制已经把能自主搬出来的农户都吸引到城镇里。这时候又强制把剩余的人从山上搬下来,把老房子拆掉,当地老百姓肯定是不愿意的。农民的幸福感在哪里?农民在农村并不用赚很多钱就很幸福。因为农村的生活成本很低,吃的用的住的都很便宜甚至免费,农村生活水平不能以人均 GDP收入来衡量,如果用人均GDP衡量农民生活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三农工作没城里人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也有规律可循,只要把农村互联网、电、水、卫生院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做好就可以。我既反对用行政动员来驱使农民进城的观点,也坚决反对把大拆大建的城市模式搬到农村去。

2乡村振兴要充分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

从2003年起,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于当时抢占先机,率先把5000多个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下来,这等同于把农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显然意义重大。因为我国有70多万个村庄,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价值,每一个村庄都是一段故事、一个文化瑰宝。如果把村庄拆除,把村庄的土地变成城市可以拍卖的土地指标,这种做法会破坏村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对农村的认知还不够,传统村落的价值、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生态价值目前仍远远被低估。其实大部分被拆的村庄都能通过传承历史文化和农产品的改良重新振兴起来。比如我们老家的祠堂,可以追溯至明代;金华的农耕文明最早可追溯到11000年前农耕文明的遗址。实际上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吸引城里人入乡旅游的“新鲜玩意”。

3乡村振兴要重视乡村社会资本的培育

社会资本是西方社会学发展出来的新流派,这一派认为,乡村除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资本外,还应有社会资本,共同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社会资本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对周边环境气候的认知程度所带来的效率提高。例如,在农村什么事情都是互帮互助,这是非常密切的邻里关系。当地人在这个地方生活多年,世代相传,对当地的自然、文化、土壤气候的认知等就构成了社会资本,这也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部分。但是这项生产力长期以来被主流经济学所忽视。

以当时分配到杭州的三峡移民为例,我们给了移民很好的物质资本:每户移民补助10万元、两亩土地,房子由市政府盖好,同时移民自己带来人力资本。但后来80%的人都回重庆了。为什么一些人宁可住在非常窘迫的环境,也不愿意到杭州来,这就是社会资本的力量。因为在杭州社会资本归零,虽然地方政府给足了外地移民土地资本和物质资本,但失去了社会资本,他们认为也是不合算的。小农户仍是中国农业生产,如果农民缺乏社会资本,务农和生活成本会非常高。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只要不是土地规模经济,不是机械化、电气化,不是工厂化流水线操作所贡献的生产率,那就是社会资本的贡献。但是主流经济学、城市的农业专家中重视社会资本的很少,因为这跟我们原来那套所谓“正宗”的经济学、“正规”的政策文件不是同一个视角。

我们研究中国的乡村振兴,就必须和社会资本结合起来。党中央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讲农村的生态价值。生态价值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扩展了社会资本。如果把人撇开,仅讨论生态或社会价值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把社会资本扩展到生态价值范畴。

4政府和技术要为农产品品牌背书

如何保证农产品品质?通过推广应用“有机产品认证”等现代化的溯源技术,可以把高品质产品跟一般产品区分开,保证有机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另外,在每一个主产区,政府成立专门保证金,如果发现农药超标等问题就要赔偿。这样农民的增收就有平台保障。现代化的溯源技术保障,加上扩大销售范围,整体成本就可降下来,农民收益就上去了。

另外在科技应用方面,中国与欧盟已经顺利实现地理标志产品的互认互保。我们为什么强调保护原始村落?就是为了保护未来农产品的增值潜力。像法国红酒等都是以村庄作为地理标识产品的中心;地理标志商标最终以村庄为核心。既然以村庄为主,将来农产品的优质化一定要把地理标志商标贯穿至乡村始终,以村为品牌,把优质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区别开,高质量生产,保证不施农药,这样农产品就能获得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

总之,农产品品质一定要可追溯,现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失信,需要重塑信任。通过地方政府和现代化技术可以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背书支持担保,导入现代通讯技术,用手机就可追根溯源,从而保证品质。

5乡村建设要有当地风格和审美原则

规划学中有三条最高宗旨,一是尊重当地传统文化。文化实际是社会价值的沉淀;二是尊重当地老百姓的长远利益;三是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村庄建设尽可能不与当地的山水冲突,传统建筑都是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的,不像现代建筑师大都只顾追求个性表达。

乡村建设一定要有当地风格和审美原则。乡村振兴不要把城市的东西搬到农村,现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片面追求工业化、城市化的模式,是当地干部搞错了方向。现代城市景观和建筑模式单一,往往大江南北难以区分,缺乏地方特色;但农村一定要坚持本地化、多样化。乡村一定要有当地的风格、用当地的材料,然后结合一些现代技术。现代技术不能抹杀乡村传统文化,而是为她添彩。一些旅游部门热衷建设标准化的游客中心,实际上一个民俗博物馆就可以代替,中国南方80%以上的村庄都有祠堂,可以将祠堂部分建筑改成民俗博物馆,一物多用。

农民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开办民宿是有前景的,还可以进一步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设计,传统的东西对城里人才有吸引力。要注意的是,农村的传统村庄许多都是木结构建筑,一旦涉及连片建设,就有防火问题。村落房子可以改良,在保持原来的风格的基础上,防火必须做好。

乡村建设过程中一定要记住,如果用城市规划模式去建设乡村注定是失败的;用城市工业生产的模式去替代农村农民的生产方式往往是失败的;用城市产业工人的要求去组织农民生产生活也注定是失败的。

6乡村发展也要支持双碳

中国已经提出“双碳”战略目标,但如果农村也盖高楼大厦,学西方的能源农业,农民也天天坐车吹空调,这对碳排放将是个大考验。以后农民要生活好、农业要发展好,必须重视碳排放问题。如果城市碳排放控制住了,下一步就要看农村了。预计城市碳排放三年后能控制住上升势头,因此进一步碳达峰潜力在农村。

农村其实有发展太阳能、小型风力、小水电的条件,如果将新能源都合理利用起来,农村可低成本实现低碳生活。另外,农村的建筑应尽可能就地取材。我国传统建筑称之为土木建筑,材料全来自于土地。传统的夯土建筑结构具有抗震性能,造价低,而且竹子木材做屋顶,就地取材,不仅低碳环保而且有当地的风格。

 

(作者系住建部原副部长,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2年第3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