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桐柏县委党校积极发挥理论宣传工作优势,开展“新时代讲习,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活动,把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把力量凝聚到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上,引导干群真抓实干,为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讲习”贴群众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动力来自群众心底的热气,每个人都要讲好政策 , 发好声音,接地气、贴群众,讲出群众的“精气神”。”党校主要领导同志对全体讲习成员如是要求。讲习成员依据自己的科研教学优势,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多形式、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讲给群众听:年轻教师激情洋溢《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新时代的美丽花朵——乡村振兴》,中年教师图文并茂《新思想引领新时代 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喝彩乡村振兴》,老教师精彩演义《2018农民丰收节的典故——乡村振兴》等,将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传播到每位群众心里,提振“精气神”、凝聚向心力。2018年以来,党校仅在帮扶单位固县镇石头畈村讲习16场(次),发放学习辅导读本、宣传彩页等资料0.15万余册。
二、“讲习”跟时代
为适应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新时代需求,桐柏县委党校转变观念,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新时代发展规律,紧抓新时代发展的脉搏,运用公众号、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互联网等新媒体、新平台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好的讲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好党校“讲习所”: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重要优势作用,把“乡村振兴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讲清、讲透、讲明,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坚定脱贫攻坚必胜信心,凝聚起同心同德、开拓奋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今年以来,党校微信公众号、微信微博、党校之窗、手机客户端等发稿70多篇,转发阅读量达6多万人次,在群众中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三、“讲习”强实效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要点在人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保障战略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桐柏县委党校明确要求:“讲习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武装头脑 ,让群众既“提气”,又“解渴”,还“补脑”,既培养综合素质过硬、扎根基层、敢于担当、创业富民的“带头人”,又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夯实人才支撑,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打牢基础。”因此,“讲习”吸收涉农部门骨干及专家学者、新乡贤、农村致富能人等社会各领域,能讲、善讲的优秀志愿者参与,把“讲习”搬进田间地头、农民家门口、文化广场等场所,讲解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互联网技术、市场经济知识、环保知识、现代经营理念、品牌经营思想等农民关注的问题,以“能人致富”生动、鲜活的实际事例激励创业致富,畅通政策、智力、技术、管理的宣传渠道和知识通道,培养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固县镇黄畈村贫困户黄法学通过听“讲习”学到了养龙虾的实用技术,养殖了十多亩小龙虾,年增收入近2万元。现在黄法学不但通过养殖小龙虾实现了脱贫致富,同时带动13户贫困户养殖小龙虾五十多亩,每户年均增收近万元。石头畈村贫困户夏玉富养牛脱贫致富......通过“讲习”,无数本地名符其实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黄法学、夏玉富们”不断涌现,成为助推本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镇、村落、田间地头、老乡心里到处都有党校讲习者的身影,“新时代讲习”促发了群众凝聚心思、智慧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启发,真正成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作者系桐柏县委党校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