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汪建华:特色小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 作者:汪建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07 录入:王惠敏 ]

安徽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革开放以来,大包干发源、乡镇企业兴起、农业税费改革试点、土地确权等,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达到新水平。今天,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实现“三农”发展的再突破,特色小镇建设应是重要的载体。

把握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理当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突破口。特色小镇,应把现代农业、现代生活方式、新兴产业、现代管理模式融合在一起,是现代人群宜居的地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把握以下六点;

一是突出产业特色。特色小镇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要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既要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微生物产业、花卉产业、现代种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新兴的旅游业、环保产业、电子商务、农业服务业等新业态新产业,又要发展汽车、电缆、电子、农机、文化、教育、卫生、养老等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配套产业。

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线,小镇的产业不再是传统农业,而应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特色为基础的精致农业,发展应力求做到生产无公害、土地及种养业无污染,生活垃圾统一治理。

三是功能融合叠加。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的划分,它打破了乡村行政区划所属关系,是产业要素相互衔接、互补、替代,集聚发展的特定区域,是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的功能性十分突出,应使之成为现代特色农业集聚发展的新载体,各类新主体谋划大项目、集聚新要素、创新创业的新天地。

四是规模适度可控。特色小镇,顾名思义就是小而精、小而美。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规模适度,不可以硬性划定区域或者整乡整村按行政区划推进。

五是形态美丽可爱。立足于产业提升、多功能融合、人居环境的优化等,加强统一规划和精心设计,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使之成为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农民生活的新家园,城市居民旅游度假的新去处,传承农耕文明的新载体。

六是创新机制体制、推动市场化运作。建设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机制体制,走市场化运作,法制化管理的路子。

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新路径

放眼安徽全域,皖北平原、淮河两岸、江淮丘陵、长江两岸、皖南山区、皖西南山区,这些区域的历史、文化、习俗各异。各区域内特色小镇建设要结合实际探索路子。

一是充分开发利用闲置资源。要把荒废的乡镇企业厂房,中心村建设后破落的村庄、小农场、小林场以及荒山、荒滩、荒地、荒废的养殖场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变废为宝,节约土地,使之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新空间,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和发展,安徽的诸多特色产业乡镇已经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特点,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要素集聚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打造特色小镇,用新载体促进三农新发展。

三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小镇,资源是依托,特色是优势。皖南山区、大别山区要利用独有的山区资源优势,依托大旅游,打造旅游特色小镇;江淮两岸可以借水生财,打造渔村小镇、湿地生态小镇等;淮北平原大宗农产品生产区,可以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优质农产品小镇、食品加工小镇、优质牛羊肉小镇、梨乡小镇、葡萄小镇、石榴园小镇、大花园小镇等。

四是能人带动。近年来成长起来的一大批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小镇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能人带动的作用,汇集各类能人,集聚各类要素,融合各类产业,协同走出特色小镇发展的新路。

正确处理好推进小镇建设中的几对关系

一是政府推动、主体行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小镇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引导,找准位置,做好支持服务、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要按规律办事,尊重农民的意愿,减少行政干预和行政命令,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农民群众、各类主体要充分发挥建设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全面规划、分期实施。建设特色小镇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规划抓起,加强总体设计。规划要立足于产业布局、水利生态系统、景观的打造与保护、社区生活以及公共服务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要与国土、水利、新农村、旅游等规划全面衔接,有计划,分期组织实施。防止一哄而起,大起大落。要建一处成一处,建一片成一片,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是传承文化、创新添加。一些小镇有着历史文化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文化特色,建设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古的风貌与现代的风采相结合。

四是繁荣新农村、培育新农民。一大批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开辟了一条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农民到小镇上生产、生活,从事各类经营活动,收入多了,生活好了,各地要加强新型农民培育,全面提升居民素质,同步推进特色小镇的两个文明建设。

 作者系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安徽日报》2017年7月3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