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刘汉元:呼唤“农业大数据”、“光伏扶贫”

[ 作者:刘汉元 刘林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7 录入:吴玲香 ]

3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北京接受本报采访,详细解读政协提案中有关能源革命、光伏产业发展、农业大数据等热词

记者(刘林):您为何会提起有关能源革命的提案?

刘汉元:能源革命既是应对能源供需格局的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国家能源安全的新战略,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和选择。作为全球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仍被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占据,如不尽早实现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调整,只会面临更大能源需求压力,更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不仅阻碍国家发展进步,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随着我国能源需求不断扩大,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真正把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来、动力释放出来,我国的能源产业将有着十分光明的前景,这需要我国在新能源发展问题上敢于打破旧观念、旧体制、旧格局,敢于实现政策制度的大胆革新,敢于超常规大步前进,真正全力拥抱能源革命。无论从我国能源安全供应、环境安全保障、地区经济发展,还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出发,我国发展和人类进步都应全力拥抱能源革命,加快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中西部新能源基地。

记者:对于建立农业大数据,您有何看法?

刘汉元:2015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确定了大数据发展的国家顶层设计,大数据与农林牧渔等传统行业的结合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近期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多次提到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的问题。可以说,智慧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关键词。因此,让大数据这个现代工具充分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变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有利于解决农业生产信息不对称问题,作为全球农业大国,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以解决农业生产、消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综合的数据平台调控农业生产,还可以记录分析农业种养过程、流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通过分析数据,制定一系列调控和管理措施,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

因此,建议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依托农业大数据提供服务与信息支持;建立数据采集、共享、分析和使用机制。

记者:为何会提出光伏扶贫,有何具体建议?

刘汉元:在贫困地区积极推广光伏扶贫工程,是实现产业与项目有效结合的扶贫新路子,不仅真正让贫困户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经济来源,还可以真正解决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发展问题,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和清洁能源建设扶贫的崭新路子。

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有利于解决精准扶贫问题,光伏扶贫具备造血功能,防止脱贫再返贫问题,同时,光伏扶贫为贫困户提供长期稳定收益来源。在此基础上,建议将国家扶贫资金直接补贴并作为光伏扶贫项目初始投资;协同西部大开发脱贫攻坚,打造西部成片光伏新能源基地;加快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记者:关于光伏产业发展,有何具体建议?

刘汉元:为确保国内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亟待国家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地力度,制定和明确配套政策,给予行业健康发展以引导和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现实困难,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补贴发放不到位,与产业相关的行政审批流程繁复。针对以上问题,应简化补贴资金征收和拨付程序;建立行政审批统一联动机制;加大土地配套政策支持力度。

链接

近年来,通威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从上游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

2015年,通威在成都市双流县规划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500万千瓦太阳能晶硅电池项目正式启动。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0亿元,占地面积1200余亩,员工近万人,首期预计明年7月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晶硅电池工厂之一,实现300亿元的年度销售收入。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渔业报 2016-03-0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