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三个“新农人”的供给侧改革初试验

[ 作者:郭强 秦宏 余贤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08 录入:吴玲香 ]

产品结构更优、生产方式更绿、产业体系更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在江西,三个懂得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人,通过试验初尝了供给侧改革的甜头。

凌继河的畅销大米

正月还没过完,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种粮大户凌继河已开始为春耕盘算了。

今年继续种优质稻,销路好,效益高!”他说。

今年50多岁的凌继河是江西省种粮大户。他流转了1.9万亩农田,聘请了数十位种粮能手帮他管理,年终根据产量给这些种粮能手发放年终奖。

这几年,很多种粮户在亏损,你怎么还能给农民发这么高的奖金?”面对记者的疑惑,凌继河说,这主要是因为自己调整了种植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

在凌继河看来,当前,农产品消费市场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家吃饭能填饱肚子就行,现在生活好了,大家的要求也高了,吃饭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

所以,凌继河选择了优质稻、优质米。今年春节前,他的九米空间体验店正式开业。短短10多天时间,体验店的销售额就达到18万元。

尝到了甜头的凌继河说,农业供给侧改革,首先是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姚傻子的生态合作社

如今,姚慧峰已经是国内生态水稻种植圈的名人了。

六年前,姚慧峰放弃城里的高薪工作岗位,回到家乡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种植有机水稻时,大家称他为姚傻子

但姚慧峰有自己的考虑: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今后,绿色食品必将大受欢迎。

借助一个项目实习机会,姚慧峰调研了全国10多个有机农场项目。

回到家乡后,他便开始了自己作为职业农民的生活。从最早用雏鸭吃虫子到以菜籽饼为肥料,再到尝试种单季稻,让农田得到休整……他逐渐掌握了生态水稻种植技术,种出来的稻谷每斤卖到5元。

现在,乡亲们对姚慧峰的称呼已经从姚傻子变为姚社长

“2016年,我们村有71个人加入了我注册成立的生态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姚慧峰告诉记者,在他的带领下,如今,村里90%的稻田改种了生态水稻,同时,通过延长生态产业链,合作社的产值已超过400万元。

他说,绿色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选择绿色,不会吃亏!

江训才的网络黑芝麻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在距离鄱阳湖不到10公里的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银宝湖乡西分村,两年前返乡创业的青年江训才和两个创业伙伴一起规划着新年的打算。

环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省黑芝麻种植的重要区域。但过去,这里的黑芝麻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且销售渠道单一,未能形成大的气候。

2015年,返乡创业做电商的江训才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成功的探索后发现了这一宝贝。于是,他调整思路,专注黑芝麻产品,并通过电商瞄准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细分市场,让小芝麻有了大销路。

自去年11月到现在,通过销售黑芝麻系列产品,我们已经挣了10多万元,平稳度过了第一道关卡。指着电脑上的订单表,江训才说。

而更让他兴奋的是,一位有过品牌创建经历的赣籍企业家有意投资100万元帮他们建加工厂。

江训才说,他们正准备联合西分村的村民一起成立黑芝麻合作社,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组织起来集约化生产,并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把西分村建设成黑芝麻村,并在市场上打响自己的品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