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全国农业现代化新政下农村未来5年发展战略格局
关于国务院下发的《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这是中央统一部署未来5年三农改革的行动方案。是农业,农村在农业致富未来5年发展的方向,《规划》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七区”是指东北平原等七个农产品主产区,“二十三带”是指七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生产为主的23个产业带。比如东北平原主产区要建设以优质精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以籽粒和青贮兼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以高油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奶牛、生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华南主产区则是要建设以优质、高档、鲜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甘蔗产业带,以对虾、罗非鱼、鳗鲡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全国农业现代化新政下农村未来5年发展格局,就土地结构体系改革农村将会是怎么样的变化:
1、农村土地制度深化改革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等指导意见。
解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中央精神,既要勇于探索,又要防止抢跑越线,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进行。要在扎实做好土地确权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农业改革,农业发展创新,农业致富,资金是不可缺少的首要环节。虽然国家出台了不少农村农业发展的金融优惠政策,但到了地方政策执行,银行贷款与资金扶持仍然设置层层障碍,当下农村农业贷款比登天还难。通过改革,农村集中土地资源,建立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区域性(农村专业合作社)集体制组织机构,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农民有了产业抵押,容易贷到款,解决发展现代农业的问题。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深化改革
抓紧修改有关法律,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重大决策,适时就二轮承包期满后耕地延包办法、新的承包期限等内容提出具体方案。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
解读:现在的土地承包政策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但是承包期满了怎么办?有些进了城的农民,他的土地应该如何退出?解决农村土地的承包问题,在土地承包或土地确权的前提下,农民按土地资源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体制的法律保障机构,是农村稳定的前提,是保护农民权益保障,也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素前提。
3、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
加大中低产田地的改造力度,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办法。
解读:农业是社会兴盛的关键,也是人民身心健康所依赖。土壤生命能得到滋养,植物生命自然得以滋长,人类与动物才能进一步获得滋育,植物依赖周遭环境中的养分而成长,并发挥它们应有的功能。植物在环境条件的限制下,经过物竞天择,逐渐地演变进化而生存下来。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又分散成块,必须对土地进行整治,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国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投入上限标准是1500元,并运用贴息,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扶持!
4、组织农民培养建立农业技术职业队伍
组建体制吸纳年轻队伍进入农业行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解读:发展现代农业,不能再是“看天吃饭”,而是要面对市场突破技术找政策支持。职业农民要懂生产,会经营,国家对农民创业、农业创业给予大力度政策扶持,如农民农业创业,最高可以提供100万元的创业贷款。
中央强调:虽然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在下降,但是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保证投入农业的资金只增不减!2016年国家投入农业资金1.8万亿,预计,明天的补贴还会加大力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优创农业合作联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