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 作者:农民日报评论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9 录入:吴玲香 ]

刚刚召开的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是农业领域一次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意义的全国性会议。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对于我们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农业增长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以及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培育新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以其互联互通的特质和无远弗届的属性,正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新农民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风口。农民从一滴汗珠摔八瓣的辛苦劳作到鼠标轻轻一点的优雅完成;从走街串巷赚吆喝到在互联网上建起销售帝国;从背着现金回家过年到家门口一站搞定农资贷款,伴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四化同步过程中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农业正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农村正越来越成为令人向往的乐土,我们看到,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终将完成从身份职业的转变,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农村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农耕文化在我国有深厚的基础,它已经成为国人血液中不可磨灭的文化基因。历史上,无数的文人骚客在唐诗宋词中留下了乡村田园的美好诗篇。如今,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下,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人们心中那份渴求自然、亲近土地的天性往往会被唤醒。向农村的精神回归,也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发自内心的选择。物以稀为贵,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将不再是稀缺资源,乡村间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慢生活的节奏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务农是人类本性的回归,人类诞生以来,漫长的历史中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从事农业,都在与有生命的东西交流。因此,我们相信,未来最理想的职业是务农,农民将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

农民将会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是因为科技和机械化的力量正在将农民从体力活”“苦累脏中解放出来。我国目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1%,农业科技综合贡献率超过56%,从产前、产中到产后,从播种、管理到收获,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器换人正在逐渐成为现实,越来越多以泥腿子为标志的农民将会过上十指不沾泥的生活。

农民将会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是因为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把农村建设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目前,全国30%的村庄开展了规划建设试点,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一批路畅灯明、水清塘净、村容整洁的新农村。从江南水乡的青砖黛瓦到北方平原的古朴院落,越来越多的农村在提高自己颜值的同时,也正在创造着亲友和睦、生活多彩的幸福生活。

正因为如此,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甚至是商界精英、海归开始返乡从事农业创业创新,成为新农民。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科技、管理、经营理念,以及互联网技术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各类电商平台,创新性地销售特色农产品,并将文化创意引入到农业产业中。农民从身份称谓回归到了职业称谓,越来越成为体面、有尊严的职业。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传统农业收益较低的问题依旧存在。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农业现代化的征程中,让农民依靠发展农业走向富裕,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还需要综合施策。

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用科技的力量挖掘增收潜力。大力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智慧农业发展,帮助农民建设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规模养殖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率先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取得突破。

要不断推进农民信息技能培训,帮助更多的新型农民踏上互联网+的信息快车。大规模开展农民手机应用等技能培训,让尽可能多的农民能上网、会上网。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着力建立专门政策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推进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形成新农民双创的热潮。通过互联网+”整合创业资源、拓展创业空间。

要不断强化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提升,将农村打造成为创业创新、财富生长的乐土。推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生产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三服务,加强农业农村大数据采集开发利用,帮助农民运用信息手段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还要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社区直配、放心农资下乡和休闲农业上网营销,让从事农业的农民生产出的好产品能够卖出好价钱。

农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但基础性地位不会动摇,农业正在演绎更加精彩的故事;务农人口在减少,但从业者的素质会不断提升,农民将成为有奔头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村永远不会比城市繁华,但我们血液中农耕文明的基因终将引领我们的身心回归绿色的精神家园。这也正是新时期三农的希望所在,魅力所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民日报》(2016090801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