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甘泉:“贫困摘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 作者:甘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25 录入:吴玲香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会议强调,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建立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制定严格规范透明的贫困县退出标准程序核查办法。要实事求是,严格评估,用经得起检验的摘帽标准来衡量验收,注重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要坚持正向激励,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实行扶持政策。

贫困退出机制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内容。贫困摘帽要取信于民,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当前,基层扶贫一线干部转变作风,深入贫困角落精准滴灌,切实提高了扶贫的针对性。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发现,摆脱贫困状态并未固化,在一定时期往往还很脆弱。尤其是面对自然灾害、因病因残等情况,苦心帮扶几十年,一夜回到扶贫前确实存在。此外,对数字脱贫算账脱贫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痼疾要高度警惕。

贫困摘帽的成效需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标准来验收。这有赖于扶贫干部勇于开拓创新,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见实效。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要同群众一起算账,既算好贫困家庭当前的收入账,也要算好生产生活的支出账,更要算好未来的可预期收入账,以更全面的标准实现更高质量脱贫。实践证明,只有走心的精准脱贫,才能赢得群众的喝彩。

充分考虑到我国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对一些贫困县摘帽脱贫不妨扶上马后送一程。对脱贫不愿摘帽的怪现象,有的地区实行摘帽不摘政策。例如,对实现脱贫县或扶贫工作有进步的县给予资金项目奖励,给贫困县摘帽吃下定心丸。在一些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县配套相应政策,降低GDP在考核中的比重,引导贫困县把工作重点用在关注民生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面。通过正向激励,留出缓冲期,让贫困摘帽更符合地方实际。

贫困摘帽取信于民,需用好第三方评估制度,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一些地方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方面,邀请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和相关工作进行评估,值得借鉴。在具体操作中,针对当前贫困户退出存在操作不规范、村干部决定权过大等问题,还应尽快研究完善群众有效参与机制,充分尊重贫困户的知情权。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就是要实现困难群众生活质变飞跃。尽管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实施好精准扶贫方略,就一定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力争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