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中央拨款45亿元重点支持托管农业!它是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吗?

[ 作者:小农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2-20 录入:王惠敏 ]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今年中央财政共支出专项资金45亿元,通过先服务后补助的方式,在29个省区市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支持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项目受益对象主要聚焦小农户,要求小农户受益资金比例或为小农户服务的面积不低于60%;补贴要补到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同时鼓励探索特色产品、特色产业的补贴方式。据介绍,2019年全国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8.6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6000万户,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30%。

实践表明,通过集中采购、标准作业、统一服务、订单收购等,能有效降低农业物化成本和生产作业成本。据农业农村部对19个省份共875个托管案例的定量分析显示,农户采取全程托管,算上人工成本,小麦每亩节本增效356.05元,玉米每亩节本增效388.84元。那么让中央如此大力支持的托管农业到底是什么呢?它会成为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吗?今天小农人就带领大家一起来走进托管农业。

一、什么是农业生产托管?

所谓的农业生产托管是指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将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农业生产环节委托给有能力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是社会化服务直接服务农业和农户最现实最简洁的方式,是实现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

通俗地讲,农业生产托管是一种外包行为,就是拥有土地经营权的小农户或经营组织,在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情况下,将本应自己完成的农业劳动全部或部分委托给社会化服务组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并向其支付一定费用,经营成果自己负责。所以,托管农业也被称为“田保姆”“田管家”。从行业来看,目前流行的农业生产托管存在以下4个模式:

土地托管是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把土地委托给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并由其代为耕种管理的做法。

代耕代种与土地托管在概念上大同小异,只是土地交管对象上有所不同,托管一般都是交给合作社等组织,代耕代种一般交给个人。

劳务托管模式又称菜单式半托管,是指农户与托管服务主体达成劳动服务协议,服务主体承包播种、育种等种植过程所需劳动作业的主要环节;种植户自身承担劳动服务费、种子等费用,农业收获归农户所有。

订单托管是农户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某个时段的劳务项目委托给托管方,托管方按劳务项目获得报酬。此模式让农户接受起来容易,但选择的多样性导致管理难、利润点低。

二、农业托管符合未来农业发展需求

除了土地以外,人是农业最关键的因素,然而全世界都存在着农业劳动力逐渐减少的现状。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农业劳动人口的急剧减少,也不得不面临一个“谁来种地?”的问题,“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那么该怎么打破这种僵局呢?

随着近年来现代农业的深入推进,多元化服务组织的蓬勃兴起,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生产托管应运而生。通过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秧苗统育统供等服务,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融入到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引领小农户走向现代农业。特别是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大批生产托管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了生产托管服务,减少了农民集中下地的风险,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

这一模式可以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农资供应等全程“保姆式”服务,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可以让年迈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年轻的劳动力安心外出务工,有助于解决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既强化了承包农户对土地经营的决策权控制,确保耕地不撂荒,防止出现土地流转的非农化和非粮化;又促进了农业分工和专业化,有效解决了“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等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还有一些地区在土地没有发生流转的情况下,农户直接将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将生产委托给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这些新型农业经营形式为外出务工、无力耕种又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提供了生产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户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后,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在耕、种、防、收4个环节上实行统一管理,有效降低了成本。尤其是土地集中连片后,机械化作业效率更高、作业成本更低,节约下来的成本,就是合作社和农民共同分配的利益。

2014年以来,各地农业生产托管的实践探索模式丰富,成果丰硕,已经成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个突出亮点和重点。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达到89.3万个,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5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达8.6亿亩次。那么农业生产托管有什么优势和特点呢?具体表现为以下6点。

托管方式灵活,解放了劳动力。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劳动力状况,灵活选择土地全程托管或者单环节、多环节托管。有劳动力但又无力完成全部生产作业的,可以把耕、种、防、收的主要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解放了大批从事田间耕作的劳动力,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有利于引领普通农户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兼业化趋势,有的地区出现了农业劳动力短缺。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服务组织的专业化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切实解决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打破一家一户承包地的界限,实行集中连片作业,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有利于机械作业,机械化作业率更高,成本更低。

规避了土地租金风险,有利于解决耕地流转后的“非粮化”“非农化”问题,这是托管最大的优势,如果地租达到1000元/亩,流转型粮食规模经营盈利困难。

有利于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发展。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技术装备先进,统防统治、科学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推广能力强,可以有效克服部分农户缺乏科学使用农资、绿色防控病虫害等先进技术的困难,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通过开展托管服务,服务组织批量采购各种农资、集中使用农业机械可以明显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采用先进农作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装备作业能力,降低生产作业成本;以及采用新品种、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

这样看来,农业托管服务不仅将逐渐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四川农村观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