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公款吃喝打白条者“吃不了兜着走”

[ 作者:范眉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7-13 录入:吴玲香 ]

“我没有管住自己的嘴巴,违规宴请大吃大喝,最终把自己吃‘垮’了……”谈起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宁夏贺兰县农业综合开发办、移民办、扶贫办原主任杨宁痛哭流涕。一个县级农发办主任,居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违规宴请、超标准接待共计花费23万多元,而且全是“打白条”!(7月10日,人民日报)

自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以来,公款吃喝的歪风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在一些地方吃喝现象依然存在,比如从公共场所向私人会所转移,不再签字盖章而是“打白条”,最终违反了党纪国法,吃“垮”了自己,只是落马再来悔恨已经为时已晚,作为党员干部应该从中汲取教训,不要犯同样的错。

在一些干部眼中看来,手中职权就是公款吃喝的“通行证”,而“打白条”不过是显示自己有特权、有身份地位的“另类证明”,他们错误地认为能够“公款吃喝打白条”也是个人成功的一种外在体现,甚至有个别干部还抱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认知,漠视党纪国法的刚性约束,以各种名义打制度“擦边球”,找各种“对策”为违规违纪问题“打掩护”。

这二十多万元的“白条”欠下的不只是经济账,更是“民心账”“法纪账”和党员干部的“形象账”,因为他代表的是公权力,失信行为失去的是公信力,损害的是党员干部的形象,欠下的不只是“经济账”。倘若这些账不能给民众一个合理的交代,恐怕难以服众,其危害不容小觑。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相信,只要在治理公款吃喝方面,“下狠心”“动真格”形成长效机制;只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夯实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的考量;只要严格监管预算外收入,杜绝“小金库”“账外账”,提高公款吃喝违规成本及风险,定能少了一些公款吃喝。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工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