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近日发布的网购商品价格体验式调查报告显示,宣称参加“双11”促销活动的商品中,16。7%的商品价格在当天并不是近期低价,假促销、真误导等涉嫌违规行为大量存在。其中涉及天猫、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这些平台均存在先提价后降价、虚构原价等问题。(12月13日《京华时报》)
不知从何砌“双11”已经代表物美价廉的电商购物文化,“双11”是陷阱还是馅饼?今年“双11”之前,中消协先行入手,组织体验人员从10月20日到11月25日,通过截屏、录像、照相等取证方式,对电商平台的533款商品分别选取了14个时间点详细记录了价格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双11”当天价格高于平时的比例为16.7%,同时电商的商品质量也是网购者一直存怀疑态度。部分商家打着“促销打折优惠”的幌子利用部分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以次充好。
电商平台,如同一个在线的大型市场,每个电商都是进驻这个市场的“门市”而已,市场开办者和场地提供者具有“守望者”的天职。从法律层面讲,对准入者的资质进行审查,对贩假的行为进行干预,都是其应当承担的基本职能。不过问题在于,如何发现商家的违法甚至犯罪行为,如何对其进行线索的厘清和处理,既是平台本身面临的问题,也是外界必须认真面对的关键环节,否则让平台承担所有责任,甚至让其集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角色于一体,显然不现实也根本无法实现。
网络电商人员流动性大、信息不明,所销售商品来源渠道五花八门,质量没有保障。有部分电商销售的商品其实是三无产品,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更可气的是部分电商专门线下低价收购过期、三无商品,将其改头换面之后再次高价销售。
进入互联网时代,电商是其的代表性产物,它极大的减少了人们外出购物的时间,让人足不出户就可尝遍世界美食。切莫让黑作坊、黑厂家带走了人们对于电商平台的信任,也不能让电商平台成为黑心商家的平台,更不能让电商平台成为。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