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补贴成了贪腐的温床

[ 作者:涂涂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21 录入:吴玲香 ]

伸手必被捉。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电排站工作人员(镇政府聘用人员)、邓坂村原党支部书记程鹏等人就属于这种,十年前,他“带领”六名村干部套取粮补资金,前不久,他们被县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查处。(2018年9月19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高者必以下为基,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统,古之制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自古以来,无论何事都必须把基础打牢,奠定国家的根基巩固国家的纲纪。目前许多基层干部无视党的决策,铤而走险,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贪占节流的少,难以被发现。可这种如蝇逐臭似的腐败行为却在基层干部中越来越普遍,少数干部的横行乡里,大多数群众县官不如现管,群众怕被秋后算账的心里更是促长了这些人的嚣张气焰。然而本固邦宁,基层干部贪腐的念头滋生,最终导致的是民怨不断激增,甚至沆瀣一气,窝案频发,败坏的却是国之根基。

不可否认,我们国家的反腐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层次由高到底,行进的很快,效果也明显。在打过了老虎、拍死了大批的苍蝇后,还有大批官员在源源不断的落马,在这些问题中,我们也看到了层出不穷的新发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往往是政策所向、所卡死的,在他们的身上总会凸见腐败的进化版,让我们重新认识腐败,经过全力反腐虽然看似清理干净了许多,但是深层次的利益并未有所触动或改良,反而随着隐蔽化的加深,让腐败的输送链更加完善,为我们今后的反腐方式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挑战,让我们知晓,越是深入肌理的问题,越是需要谨慎,腐败一日不除,就会“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如果虫生在内部,思想坏了,长此以往,改革必然遇阻,人民利益必当受到损害。

“补贴”作为国家一项惠民措施,确是腐败滋生的土壤,原来的强占挪用方式渐渐转变为更为隐蔽的骗补,而且通过所谓的“利益均沾”让单一性腐败转换为“窝案”,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了风潮,让本来利国利民的措施成了某些人贪腐的“温床”

腐败,是一种社会无法承受之痛。因此,我们必须警惕这种“隐蔽性腐败”,警惕这些通过各种名义的骗补形式的腐败,警惕这些更为隐蔽以及泛滥的腐败“温床”,警惕这种侵袭执政党肌体的新病毒;同时,我们每个党员干部也都要时刻警惕滑向“隐蔽性腐败”的泥潭。对于贪腐这种行为不管大小我们都要予以坚决杜绝,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以雷霆高压的态势,严惩不贷,全面覆盖,强民基,固根本,做到本固邦宁,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地址:四川梓潼七曲山风景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