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让“痕迹主义”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

[ 作者:陈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26 录入:吴玲香 ]

基层干部岂能承受“痕迹主义”之重?一些乡镇鉴于上级要求日新月异,一天中上午、下午、夜晚连抽转不说,还要紧跟上级变化而变化,无奈玩起数据游戏,时间大都被督查、检查、考核所取代,把整个重心放在迎检方面,导致基层压力加大,为此引起上级高度关注。(10月25日,人民网)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理应得到全面深入贯彻执行。但是,一些地方变着花样实践,检查过分重视资料,对开会、下乡、影像、频率、方式等考核分值越定越高,事事都要拍照片、做笔记、建台账,人证物证一样不落,而且填报反反复复,不少内容还必须一式多份,这就是“痕迹主义”。

部分基层干部对于“痕迹主义”颇为厌烦,但对于上级要求的“痕迹”又不能违背,于是只好年年新瓶装旧酒,把去年的材料改改日期,换个门面,摆在一起摞一大堆,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但实质上却“年年岁岁花相似”“太阳底下无新事”。

“痕迹主义”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就是使基层干部陷入到应对各种“痕迹”要求之中,使得面对“上面千条线”、处在“下面一根针”位置的基层干部分身乏术、不堪重负,进而直接消耗了他们投入具体工作的时间和精力。

说到底,杜绝“痕迹主义”还要上级部门发挥好带头作用。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使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得到科学公正的评价,把眼睛盯在实处;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上以身作则,上级部门善于察实情、多些深调研,基层干部自然也就找到了发力点。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移民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