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对症下药治扶贫领域病根

[ 作者:薛缘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7 录入:16 ]

陕西省各级检察机关主动加强与扶贫部门的联系协作,深入调查摸底,查处了一批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推动建立健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防监督机制,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查办扶贫领域职务犯罪138件248人,其中查办贪污贿赂案件125件218人,查办渎职侵权案件13件30人。(新华网)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国家对扶贫开发领域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扶贫领域顺势成了贪腐者眼中的“肥肉”,把“脏手”不断伸进去,侵占用于扶贫的“救命钱”“保命钱”,导致国家扶贫政策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农民身上。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扶贫资金不用不行,滥用不行,贪污浪费更不行。笔者认为,加强扶贫开发领域党风廉政建设,严查扶贫领域腐败,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刻不容缓。必须突出重点,对症下药,着力在“管住”上下功夫,强化源头治理,确保扶贫资金“精准投入”,扶贫政策“精准落地”。

首先是强化监控“管住人”。一方面把好干部廉洁准入关,确保廉洁勤政的人入职基层两委和重要岗位。另一方面,摸清扶贫领域县、乡、村三级工作领导小组及办事人员(主要包括村两委班子、财务人员等),建立台账,定期开展警示教育、约谈等重点专项预防,以定期考核和经常性评议方式跟踪问效,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其次是致力防范“管住权”。对重点岗位重点人员权力进行分解,避免权力集中。不断完善扶贫资金发放程序,建立健全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要结合检察、纪检案件查办以及财政专项检查、年度会计审计等,对惠贫资金全方位、全系统长效监督,严格责任,严肃追究。

我们坚信在各级利剑高悬,对症下药,刮骨疗毒工作推进下,反腐败实际成果必将进一步凝聚党心民心,推动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地址: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