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任珊珊:改善生态环境农村阵地不能丢

[ 作者:任珊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王惠敏 ]
    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决策部署,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在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素质是根本。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 群众是垃圾的产生者,也是垃圾污染环境的受害者,更是环境治理的受益者。农村环境卫生这些问题的存在,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变不够,卫生意识差。因此,提高人们的总体素质,改变卫生观念是改善环境问题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在农村进行大量宣传,不断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与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用以约束规范村民行为,逐步养成自觉的健康卫生习惯。

完善机制,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是关键。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组织村民参与项目运行和管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建立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政府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村庄规划建设、垃圾收运处理、污水处理、河道管护等公共服务。

加强监督,建立长效机制是保障。对于农村环境整治不能“雨过地皮湿”做表面工作,应该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将考评与领导人业绩挂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城乡污染治理的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保障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可由各级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助,制定相应的整治和维护的方法和措施,并积极落实。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村庄整治试点进行跟踪报道,促进整体发展。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在认真贯彻各项整治措施的过程中,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河北共产党员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