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

[ 作者:微口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05 录入:王惠敏 ]

胡基,曾是甘肃农村常用的建筑材料,过去普遍用于盖房、砌墙、盘炕、垒圈、搭棚、箍窑等,用途十分广泛。除了经济实惠外,还冬暖夏凉,特受百姓欢迎。而且,“打胡基”曾是甘肃男人们的生存技巧,是男人成为顶梁柱的必修课!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

随着社会变革,砖块、水泥板、复合材料等渐渐取代了胡基,高楼大厦、小层楼、砖瓦房等不再使用胡基,这个曾经古老的、重要的传统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2)


(打好的胡基小间隔垒起来,易于晾晒)

胡基起源于何时,已无细考。那些千年古刹,久远的庙宇,古老的宫墙、牌楼、寨墙里,到处都能看到胡基的身影,它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文明的开端,是大创举和伟大发明,诞生于先秦,没落于二十一世纪,曾深深惠泽百姓生活,却无声无息地在漠视中消逝!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3)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4)
(胡基模子)


但是,胡基本身拥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比起砖块要厚重,比起石板要接地气,比起复合材料要环保,比起高楼大厦、粉刷墙和涂料,更有生命感和亲切感!它与自然相得益彰,与土地共存,与空气同呼吸,它不需要烘烧,不需要煅造,不需要死亡,不会成为垃圾,不会污染环境,不会将我们与土地隔离…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5)

(打胡基已成为一种历史体验)

深信有一天,等我们发现,等我们恍悟,它,依然会发挥更巨大的作用!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6)

(陈列博物馆的打胡基泥塑)

胡基,又叫土坯,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工艺,也是就地取材的建筑材料。即在青石板上,用特制的木模框,填上湿黄黏土,用柱子捶实,制成四边棱角分明,两面光平的土块,晒干后,即可做建筑的主体材料:砌墙、盘炕、泥炉灶,用途十分广泛,是过去黄土地上的人们搞建筑必不可少的东西。打胡基是一个技术活,有的人会打,不会摞,往往摞起便倒塌,我年轻时就曾出过这洋相、受过这样的挫折。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7)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8)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9)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0)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1)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2)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3)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4)
 
陕西农村即将消逝的景象:打胡基(图15) 

(以上为打胡基基本过程)

胡基的诞生缘于过去烧砖不容易,煤炭缺,往往用麦秸烧。而麦秸是牲口的口粮,拿不出多少去烧砖。因此,在那个砖块十分珍稀的年代,胡基简直成了人们搞建设的必备物资。

如今,胡基早已退出了建材行列,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并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屈指一数有二十多年我再没有打过胡基了,但每回忆起年轻时打胡基的苦乐岁月,仍然十分留恋那个初学的薄技。每当此时,就怀念起外国人咋舌称赞中国人都能把土立起来的那段光辉岁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口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