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再多“乡愁”,不如回乡搭把手

[ 作者:秦宏 刘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9 录入:吴玲香 ]

近两年,新春佳节,乡愁便会泛滥,城里人返乡之后的各种看不惯、不适应,变成了描绘农村落后、落寞的乡愁文章,甚至形成对乡丑的批判。乡愁虽多,却难见勇于回乡做出改变者,只说不做的乡愁无益于乡村落后面貌的改变,与其在文字上表达愁绪和悲壮,不如把乡愁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博士返乡日记一个农村媳妇眼中的乡村图景为代表,用城里人的视角去分析乡村的问题、批判乡村的现状、感叹乡村的落后,似乎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居高临下的视角,旁观者清的姿态,游子们多情的乡愁中,很难见到谁不说俺家乡好式的由衷赞美,满屏都是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扼腕叹息和所谓的理性探讨。描述农村破败、落后和未来发展前景黯淡,挑问题的多,但有建设性意见的少,想去改变的少。家乡没了希望,只好用乡愁表达一声叹息。

无论是在物质还是精神方面,一些乡村的确比较贫乏,客观存在一些不文明和落后的现状。但是,问题如此,现状如此,只靠雁过无痕式的抒发乡愁,难以改变。再多乡愁,不如回家搭把手。如何通过努力反哺家乡,使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更宜居,从而强化自身与家乡之间的情感,这才是游子们该考虑的问题。相信很多人并不希望看到游子们仅仅以一种同情的姿态,俯视着家乡和家乡人的现状,甚至揭其伤疤而后快。

为家乡发愁,是正常的,但这不是真正的乡愁乡愁的情感根基,在于家乡的美、家乡的好,是一种思乡之愁绪。破败、没落的乡村,绝非我们寄托美好乡愁的长久载体。真正深爱故乡,就不要只是围观,哪怕只尽绵薄之力,对于改变家乡的现状也是好的。既然关注家乡,为何不实打实地做一点努力,哪怕是为家乡的土特产做点宣传。

令人欣慰的是,在众多的乡愁表达中,也有一些主动尝试用实际行动改变家乡现状的努力。把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总比坐在一边发愁要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社南昌2月18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