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干部“猫冬”,深受官本位思想之害

[ 作者:栖寒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7 录入:12 ]

一进冬季,干部队伍就普遍进入“冬歇期”,工程冬休、项目冬眠、干部冬闲,从而导致项目推进缓慢,许多突出矛盾被积压到来年春天。为此,山西省从2015年12月中旬至2016年4月底,开展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为主题的“冬季行动”,倒逼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破除“冬歇期”陋习。(新华社太原1月24日电)

名利、权利这两个词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名在利前、权在利前,而坐上了官,名权双收,利也就随之而来。官原本设置的意义,我想是本着更好的管理政府事务,提拔有能力的人更好的为政府服务,在近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官乃人民的公仆,是为了更好地为民服务。

然而,作为公职人员,每天上班有正常的作息时间,一周上班五天,休息两天,这已经成为习惯,无论春夏秋冬都不例外。然而在某些地方,一到冬天,天气寒冷,干部做事的热情也直线“降温”,像青蛙一样进入了“冬眠”状态,喜欢喝大酒、睡大觉,有时上班还找不到人。明眼人一看,都能知道,这种“猫冬”干部是深受官本位思想之害。

一方面干部“猫冬”折射出少数干部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强,应对危机办法不多、谋划不远,对待民生问题缺乏热情和责任心等问题。这些都是加深干群关系的导火线,对党和国家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机关工作人员一旦受到“官本位”思想的侵袭,从政道德滑坡,搞官僚主义、做表面文章,服务意识不强,法制淡薄等。甚至有的认为自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工作懈怠,不思进取。这些趋利避害本性、社会惰化效应等因素往往是导致作风问题的重要心理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大都是行政事业编制人员,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干好干坏一个样,认为“做与不做一个数,好与不好一个样”,甚至是做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矛盾,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的事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不负责任的思想。

客观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督不严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旦失去监督,不良作风就会出现,直至产生腐败。目前工作作风的各种监督制度不可谓不多,关键问题还是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当前,在有的地方和部门还不能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作风出现苗头性问题宽容包庇的多,常常以谈话提醒了事,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作风顽症的滋生和蔓延。

整治干部“猫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具体的整治标准应该以“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坚持从教育、监督、制度、问责入手,对“庸、懒、散、软、浮、躁、怨、疲”行为绝不姑息迁就,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机关作风的不断好转。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