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乡村振兴的五个重点之一是人才振兴,切中了当前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要害。为此,各级组织要着力破解农村产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提供支撑。
人才缺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发展起来的扶贫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支柱。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人才缺乏的瓶颈问题也充分暴露,刺伤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一些地方发展核桃、藤椒等干果和水果产业,只注重铺摊子、摆政绩,未培育当地的技术服务人才,致使在产业发展中栽植了一部份未经嫁接的原生苗,也未对果树进行修枝、施肥、治虫,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加之嫁接人员缺乏、嫁接成本高,致使一些地方群众以懒于管理甚至挖苗赶潮的现象,在周而复始中难以奔上致富路,何来内生动力。
注重服务人才的培育是破解瓶颈问题的关键,作为基层党委政府,在发展扶贫产业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振兴的要求,既解决了脱贫致富增收的难题,也为乡村振兴产业更新奠定基础。坚持多条腿走路的方式,采取与大专院校联接的方式,建立实习基地,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也在实践中培育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利用现有农口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在服务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新型技术人才;以“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本地连片成型的水果、干果进行嫁接,指导农民科学管理,解决嫁接费过高的难题,调动农民发展产业致富的内生动力,方能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效。
基层要有一张蓝图汇到底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既要求保持扶贫干部的稳定,又要求处理了好“潜功”与“显功”的关系。在扶贫致富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届班子一套思路的现象,注重发展新型产业以彰显政绩,对原有的产业未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推进。然而土地资源是在限的,各种产业的无限发展超越了土地的承载能力,迫使部分农民为了完成种植任务,不得挖掉原有树木种植新的品种。基层干部要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坚定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观念,对原有产业技术缺乏的问题,要建立技术人才服务队伍,破解产中技术服务缺乏的问题;又要在发展新的产业中,以突破技术服务难点为第一责任,促进产品提质增效增收。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联接基地+农户,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根本解决产品质量、增产不增收、产品滞销等问题,让农民走出周而复始发展产业不增收的怪圈。
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紧锣密鼓,如何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的难题,需要基层党委和政府在创新举措,培育和壮大农业服务队伍,这是农村产业希望所在,群众增收所盼。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