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根治“诅咒式标语”需提升法律意识

[ 作者:夏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0-26 录入:吴玲香 ]

“乱搭乱建全家短命”“不出义务工全家无祖宗”“人畜不分居 又无子孙又无妻”……日前,网友曝料,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墨红镇补木村出现数十条诅咒式标语。10月20日晚间,墨红镇政府和补木村委会向北京时间记者表示,该标语虽用词不妥,但出发点是好的,贴出不久即已撕掉,并向村民作了解释。(10月20日,北京时间)

不可否认,在推进类似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基层治理工作中,面对一些村民的不配合还冷嘲热讽,工作推动不力效果不明显,村干部面临的不只是难题,更有压力。换位思考,“无奈”之下的村干部想出在车上贴标语,试图通过宣传的方式,扭转工作推进不力的现状,未必不是办法。

出发点是好的、只是用词不妥的说法,其实很难站住脚。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里正在进行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推进不力,一些村民不仅不配合还冷嘲热讽,村干部憋着一肚子气,为推进工作就想出来这么个办法。可见,贴诅咒式标语的原因,与其说是推进工作,不如说是泄愤撒气,如此只会适得其反。

诅咒式标语无疑暴露出了基层治理的一些问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一方面他们权力有限又能力匮乏,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干部欠缺依法治理的意识与能力,这让他们习惯了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进行基层治理。比如有村委会通过村里的高音喇叭对“不孝子女点名”、对大办酒席的村民掀桌子、罚款等等,这也是一种“微小权力”的滥用。

据悉,事件发生后,涉事镇干部与村委会班子成员一道,去各个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向村民做解释工作。这样的“补救”很有必要。不过,比取缔诅咒式标语更重要的是提升村干部的法律意识。须知,村干部工作方式跟不上时代,甚至眼睛里没有群众,那么群众工作将无法正常开展。

(作者单位: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