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故乡的窑洞景观
今天是以一位农民子女的身份,记述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文明景观——窑洞景观的构成。在这里指出的是“窑洞景观”并非只包括窑洞建筑本身,它是一个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人居系统,其构成要素主要有“窑洞”、“庭院”和“场”三个要素,笔者将以自己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甘肃环县盘龙村,对这三个构成单元进行回忆性记述。
一、窑洞
家乡的窑洞一般由4-5窑组成,其中类似厨房的窑洞被称为“家里”,类似卧室的窑洞被称为“窑里”,其他的窑洞则为“边窑”,一般作储藏、磨坊等,如若家中人口较多,则“窑里”为家中长辈居住,“边窑”也作居住之用,几乎每个窑洞配套有一个火炕,既可以居住,也可以贮藏粮食、生产工具等,即使在磨坊里,也会有炕,方便麦子和面粉的盛放,这样窑洞的功能也显得灵活可变。
窑洞的内部布局主要以“家里”、“窑里”、“磨坊”、储藏等几个为例来说明。“家里”是村民日常煮饭和居住之所,主要有火炕、灶火和案板,其中火炕似于客厅和餐厅的集合,村民常于炕上招待客人和用餐,灶火由灶台、风箱和火塘组成,灶台上有2-3口锅,侧锅一般只在大事宴会中才会启用,前锅为小锅一般作炒菜、后锅为大锅烧水煮饭之用,案板一般有多种用途,上搭横架放日常餐具,下部中空可用于果蔬临时存贮,另外,大缸小坛是“家里”重要的器具,重要有水缸、菜缸和装臊子、粮油所用坛罐等;“窑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靠窗阳光充足为火炕,中部为衣柜,最里光暗为袋粮存储,另布置有些许桌椅。磨坊与其他窑洞相似,靠窗为炕,靠里为磨台。
二、庭院
庭院分为内院和外院两部分,由院墙分隔,但并不设大门,内院主要有菜园和常用的小型生产空间以及生活休闲娱乐空间,如老人们在院中编背笼、晒杏干;妇女们在院中衲鞋底、织毛衣;小孩们在院中玩石子、跳方格等,菜园在农家较为重要,村民自给自足,夏天即摘即食,秋冬时节便将菜腌制。外院与周边道路相接,用于左邻右舍来往交通和家中“大事”备用空间,同时在外院一侧有牲畜饲养空间。庭院大多是黄土夯实为院,除菜园外无其他绿化,偶然生出几株杂草,也甚多幽趣,一些野草便是小孩最喜欢的吃食。牲畜饲养主要有羊、驴、骡子和猪、鸡等,驴和骡子是农家好友,须依其进行耕地,其他主要用于买卖和自家消费,而牲畜粪便是田间最好的肥料,每逢春播季节,田间总少不了星星点点的粪堆,这种生态有机的种植方式,也正在被大量的化肥所代替。
家乡多为黄土高原山地,窑洞景观建造多注意周围排水。在崖面上部多为台地,以减少径流速度,并在最靠近山脚处挖水渠引流,在崖面周围形成完整的雨水引流系统,同时修建崖面时常用斧头划痕呈菱形状,也是为了雨水能够沿划痕流下,避免对崖面冲刷,而这些划痕在雨水过后便有绿油油的苔藓长成,形成美妙的垂直几何画面,或是由于划痕较为温湿,草本植物也易在此处生长,形成独特景观。除窑洞排水外,院落一般从崖面向外高程逐步降低,直到外院处出现奥地,并于凹处植树,这是一个雨水排流和收蓄的过程,外院奥地收集的雨水可用于牲畜饮水和洗衣用水,也为树木提供温湿的生长环境,这是村民应对黄土高原旱洪灾频发的气候环境所形成的一套雨水生态系统。另外,也有村民将内院进行水泥铺装,挖窖集水,用于常年其生活用水,随着经济发展,这种形式在现代极为常见。
三、“场”
场是村民主要的生产空间,夏天过后便陆陆续续收割粮食,收割后临时捆绑摞在一处,待全部收完之后将其拉回至“场”边摞起,人们常常将“摞谷垛”的把式作为一件衡量劳动能力的大事,另外谁家摞的谷垛大也表示家中今年收成较好,值得骄傲。秋收后,大多庄稼都已在“场”边被摞起,村民们便开始碾场,天微亮的时候开始将麦子或胡麻等铺到场上晾晒,之后便有人给驴或骡子套上架子和石碾开始“碾场”,碾罢后便开始“扬场”,这须得看风向而定,如果没有风等次日再进行,“扬场”之后便是装麦子了,最后将碾过后的作物茎秆摞于场边,作为今年的柴火或者驴等冬天的食料,这一天的劳动才算结束。场中也有窑洞,也是靠山而建,窑洞主要用于储藏牲畜食料和生产工具等,当然由于庭院与场的位置不一也会有差别,主要有三种,一是场与院分离,并相隔近百米,这种因为距离较长和生产不方便而较少,但当场中柴火发生火灾时则不易烧至居所;二是场与院相邻,并在院的一侧,这种较为多见,生产与生活空间互不干扰,但又距离较近,便于工作;三是场与外院承担同一功能,场便没有窑洞,常用生产用具和牲畜饲料多储藏于边窑。
在几近回忆的叙述中,不免的是对故乡窑洞景观的深深担忧,农业的高成本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这里,人走窑空、荒草丛生已成为一个偏远山区乡村的无可奈何,未来有的可能只是具有文字和图片记载的黄土农耕文明,更或者在穷乡僻暖,连愿意记录文明的人都不曾有,这令人担忧。另外乡政府补贴建瓷砖房和迁移并居已成为其引以为傲的业绩,前者只是在原处建房,幸得原有院落空间仍依附于房屋,但其并没有正确引导村民对自我环境的价值认同,而是将农民摒弃窑洞的情绪放大化;后者幢幢房屋整齐划一,没有院落和交际场所,只有临街的马路,这样的景象又何堪以往的窑洞景观。
窑洞景观是窑洞、院落和场的综合,是农民昔日劳作、喜望收成、熟人交际的一种生活形态,而如今,你在房子里,它荒着,你在城市里,它荒着。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在读硕士)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