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介绍:李岩老师是凤凰公社创办人、凤凰耕读书院班主任。常年热爱并身体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07年在北京创办生物动力有机农场----凤凰公社,并已获得德米特认证。
今天给大家分享有机农业与乡村人才培养的话题,我的观点是当今世上再也没有一件事像有机农业一样,最重要,最急迫。这是我从事有机农业十年来一个深切的体会,是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想法。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其实都和土壤相关,对于几乎任何生活在陆地上的生命而言,土壤都是非常关键的生存保障,土壤从储藏水分到过滤水质,再到调节气侯,以及防治洪涝灾害,营养循环和降解机制无所不包,可以说离开了土壤,我们将无法生存。人类可以没有金子,但不可以没有土壤,比起真金白银,土壤才是人类永久的银行。
土壤每年增加的厚度,不如一张纸厚,自然形成一厘米耕作成的土壤,需要120到480年。那么形成可耕作的规模,20到30厘米就需要3000到12000年,所以说可以说土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现在的农业方式,正在逆转着数十亿年来土壤的演化过程,现在土壤侵蚀,地表下陷,岩化,沙漠化,有机质贫乏,可以说人类不当的活动导致千万年形成的土壤毁于一旦。目前中国每年流失一百亿吨沃土,相当于一千万亩的耕地30厘米的耕作层的土壤。我们国家一共是有18亿亩基本农田,但现在可能就有15到16亿亩,也就是说两百年以后土壤就消耗殆尽。
想到有机农业,大家可能第一个想法就是安全和健康的食物,实际上有机农业最重要的使命,最重要的核心的工作是保护和修复土壤。因为有健康的土壤才有健康的人类,因此我觉得这个有机农业,除了是刚才说的世界上最急迫,最重要的事情以外,那么当今世上,再也没有一件事像有机农业一样,最有意义和最有价值。世界上有几个有机农业方面的研究所,其中罗戴尔有机农业研究所几年前发布了一个研究结论,报告中说到,如果地球上的耕地和牧场都转而采用有机方式经营,那么我们不仅能阻止气候变化,而且还能将它逆转,健康且富有营养的土壤实际上能储存二氧化碳。健康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有益菌将二氧化碳化为原料,能够产出活力十足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当前在农业上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用对待没有生命的物质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土地,用工业的思想来做农业,影响了环境和我们的健康。现在土壤问题已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在今年的5月要求农药化肥零增长。农药化肥它带来的影响包括食物、空气和水,也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要素现在都有问题了。农药化肥其实不仅污染了土地,污染了水,污染了空气,更污染了人心。使用农药化肥提高了效力,但减少了就业。农民现在下地少了,有人说在大田种植的这种农民,每年的工作时间最少的六天都可以了,这六天主要就是打打农药,打打除草剂,那么他们剩余的时间都在跟什么呢。我说的是主要的大多数的农民,他们是会在一起开会,会一起学习,会一起读书,会一起讨论如何建设家乡。那因此在困扰着农村发展的各方面的这种可以说是方面,现在又添了很多,比如说赌博、传销,甚至于吸毒,现在都进入了乡村。可以说比起刚才说的各种物质层面的这种毒害也好,其实精神的这种苍白匮乏,三观的扭曲,我想这更是让人忧心忡忡的。可以说农民不回归于土地,不踏踏实实,就失去了本分,就容易出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那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农民能够沿袭千万年的传统,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中播种希望,重新建立与土地血肉相连的关系,农民重新建立起勤劳、朴实、善良、健康、快乐的形象,那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情景呢。
圣雄甘地,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靠劳动来生存,地球就会成为天堂。有机农业能够促进人类的健康,实际上它首先是促进了农民的健康,所谓的乡村旅游,乡村的教育也有了一个基础,所以说有机农业是解开农村问题的一把金钥匙,能够全方位的给乡村带来正能量,那么有感于当前的主流教育,缺少对人们在乡村发展的引导,甚至于我们不避讳的说从三观上我们还是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农业,看不起农村,所以把这个长期以来都归结为三农问题。
因此在2015年由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率领并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梁漱溟乡建中心、山西永济蒲韩合作社等机构,以凤凰公社为办学基地和实践平台,创办了凤凰耕读书院,希望能够培养有志向的年轻人成为乡村文明的传道者和建设者。有机农业可以说是乡村文明的基础,从凤凰耕读书院的一个办学的一个宗旨,我们是六个字,叫厚德、开慧、双修。从课程的设置上来说,我们是以农民智慧为根,以学生自学为主,名师指导为辅,结合二十四节气甚至四季的课程,实施知行合一,耕读双修的现代六艺教育,我们给归纳成农禅,农耕,农艺,农工,农礼和农乐。学制上,学院是实行一加一的两年全日制非学历教育,一年来完成打通过去与未来的根性教育,另一个一年为专业化培养,按照个人意愿和就业的方向安排游学和实习。在管理和模式上也有创新,就是在耕读书院的学习期间,以凤凰公社为运作平台,教、学、做合一,师生一起实现自食其力,自治管理,合作共生,耕读双修的自我管理模式,并创新一个财务上能自我独立的公益运营模式,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我们是半工半读,基本上上午是有课程都安排在上午,下午的话是以农耕为主,晚上是自修和讨论的时间,我们学生去农耕,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农业生产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地厚德载物,行不言之教,和利己主义的精英教育相比,我们让学生更注重修德,修仁,同时我们也相信,德不孤必有邻,重积德则无不克,那么从一年的教学效果来看,成效是很显著的,学生们能体会到最重要的是做人,有了一流的心性,就不愁学不会一流的技术。
在我们的整个学习过程当中,我们给学生也一直传达一个观点,我们的这种修行,做人也好,心性也好,我们不是遁世的,而是要深深的入世,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有足够的能力,才能打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和事情,我们的书院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但这是一条干净的路,从身体到心灵都能得到净化,这是其他的路所无法替代的,在一所小小的书院学到的知识,技术的确是有限的,但最重要的是,在真实的乡村环境中,在有创造性的实践中,帮助年轻人找到属于自己的正确方向,那么未来的可能性就是无限的。其实如果我们有机会从事有机农业,可以说大到解决世界气侯问题,粮食安全问题,中到解决社会问题,乡村问题,小到解决个人身心健康,成长悟道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说也是我们书院,我想也是很多从事有机农业多年的各位老师的一个愿景,就是希望能够唤醒全民对土壤的重视,对有机农业,对乡村文明建设的支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如果能够在乡村把有机农业和乡村的教育并举,可以说农业与教育都是人类进步的基础,这是个人的出路也是国家的出路,是个人的前途也是国家的前途,我们希望城市的孩子被解放,乡村的孩子不留守,我们希望地球上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保护,至少不再受到伤害,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吃到安全健康的食物,每个孩子都能在妈妈的怀抱中长大。
嘉宾问答
1. 李总怎么看转基因
我刚才已经看到有人问这个转基因,我觉得这个题目太大的,可能不是我们这一次话题能够讨论清楚的,没有什么可置疑的,有机农业是坚决反对转基因的,这个没什么可说的,这个是我刚才想给大家分享的一个图片,就是土壤和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我从书上摘录下来的,转基因问题我已经说了,这个题目太大了,我觉得不是三言两语,今天这个时间是不够的,但是没什么说的,有机农业是坚决反对转基因的,这个转基因呢,造成各方面的问题,我听说现在已经实际上对现在所谓二胎,大概都已经有直接的影响了,这个我想可能有更权威的机构和专家学者能够给予更好的一个回答吧。
2. 有机农业的前途远大,但有机认证是大问题,咱们有没有想做民间的真正的有公信力的机构的设计?
刚才我看到这个互动说有机农业认证是大问题,这个确实是,但是呢这个认证的话,这个认证的话其实现在有很多方式,就比方说有消费者参与认证的方式,我们这个农场本身做的是一个国际的有机认证,其实我个人认为还是比较科学的,它不是认证产品,而是认证环境,然后也要检测水,土壤,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科学的,费用也比较低,能够承担得起。我可以再补充一点信息,就是说我们今年第二期学生已经招来了,第二期学生就非常有意思,有一位是我们从中国农大,她都已经读完了研究生,但是她很希望能再学习有机农业,尤其是学习一些实践,所以她也来了,然后呢还有一位是清华美院的,也是大学毕业以后来的,还有一位是山西农大的学生,我们呢就特别的感到高兴,就是他们能够加入到这里,而并且相信他们能够给书院带来更多,从知识各方面,包括乡村设计人才也是非常缺乏的,我们很希望清华这个学生能够往这条路上走。
3. 看到很多商家把有机农产品作为一个噱头,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有没有想过为有机农业正名?
其实我觉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培养学生的话,特别核心的是要培养他们的心性,因为如果你要是知道,就是你做有机农业,不是为了简单的获得那样的那些产品,而是你是为了保护环境,是为了保护土壤,是为了这个地球和人类的健康,我觉得你就不会再做这些噱头,这些我觉得都不会,挂羊头卖狗肉的事情,你不会再做。
4. 您那里一年招几个学生?免费吗?
是的,我们每一年的话,只能招十个学生,因为我们很希望给每一个学生都以一个能够给他们一个最好的陪伴和关爱应该说是,其实我觉得教育还在其次,是免费的,免费的课程,免费的食宿,是这样的。
5. 世外桃源对抗整个社会,慢啊,有想过影响国家政策吗?
所以这是一个公益化运作的项目。实际上我们也知道,我觉得不能叫对抗整个社会,而是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是多样化的,我们是一个姿态而已,然后我们当然是非常的希望能够影响国家政策,其实我是觉得就是由于很多人像一个小小的浪花一样,其实已经有影响的政策,比如说能够出国十条,现在是零增长,我相信以后慢慢的就会消失,这个农药化肥除草剂这些。对,还有,其实我们这个学生里头,我大概就是少说了一位小伙子从广州来的,叫日安,特别可爱的小伙子,是可以成为我们书院的形象代言人了,重头戏放在最后了,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土地,热爱耕种,这样的孩子才20来岁,这真的是太难得了,我们都觉得特别的,很高兴,就还有这样的年轻人在现在这个时代,刚才还说到,那个朋友说影响政策问题,其实我们现在是觉得只要逮着机会,我们就奔走呼号,就是希望引起方方面面的人士也好,机构也好,来重视有机农业,重视土壤问题,这个我们一直在做这些方面的事情,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力。
6. 如果几个朋友想找块地,自己耕种,有什么途径呢?
要看想找多大一块地,这个途径的话,我还是觉得假如说如果自己有,先说最小的,很多京郊的农场都有叫市民农园,在我们这儿叫乐土园,一个家庭有几十平米的地,当然了如果是要找比较有规模的地,那我觉得还是深入乡村去找。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 第三部门思想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