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冯德利:释放乡贤文化效应培育乡土文明新风

[ 作者:冯德利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352 更新时间:2017-02-06 录入:19 ]

春节前夕,安徽宿松县洲头乡泗洲村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大礼堂里,举行“乡贤”胡朝阳专场报告会——从中学教导主任岗位退休后的十几年里,胡朝阳担任乡图书馆管理员,主编出版了《宿松县洲头乡志》,编辑期刊《泾江风韵》,义务进行文明宣传,为乡村的文化事业奋斗不止。宿松县结合实际,通过激活传统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弘扬文明新风。(《光明日报》2017年2月1日)

乡贤文化由来已久,自古都有乡村社会治于乡绅的传统,这里的乡绅,就有很多堪称为乡贤的典型特征。在维系广大乡村熟人社会的体系架构中,一些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可谓举足轻重,他们一方面是文化的推动者和家族伦理关系的主要维系力量,另一方面也是乡村社会的一分子,熟悉乡村社会环境以及乡邻关系的细枝末节,处理家长里短等社会关系能够做到合乎情理、易于接受。当下新时期,乡贤的身份定位当然不同于过去,但乡贤的示范性和引领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这是新乡贤承担的时代使命,他们是弘扬正能量的示范窗口。当下社会,之所以称其为“乡贤”者,必定为基层群众所认可,不仅具备一定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和较好的道德口碑。在新乡贤的身上,大家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影响力,更能看到道德修养和积极示范作用的人格魅力。新乡贤的身上,一定凝聚了他们倾心和致力于弘扬文明新风的心血和智慧,从他们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里,群众能感受到正能量的激励作用。所以,村民更愿意见贤思齐,以正能量为镜,以新乡贤为榜样,乐于接受新乡贤身上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价值观。

乡贤来自基层群众,为群众所熟悉,为群众所认可,具有强有力的标杆作用。乡贤具有先人一步的学识水平和道德素养,但乡贤并非圣坛上的神仙,他仍然是广大群众中的一员,是大家朝夕相处、彼此熟悉的左邻右舍。正是因为在大家的心里保留这份新近感,所以在学习乡贤方面没有人为的神秘面纱,特别是在移风易俗的思想变革中,在观念起冲突最需要有人站出来说话时,大家更期待乡贤的果敢和示范。这时,新乡贤的标杆作用更加凸显。

释放乡贤文化效应,思路上要与时俱进,载体上要顺应时代。乡贤的文化效应绝不能孤立视之,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搭建乡贤文化引领的平台。如可以考虑面向广大乡村选拔民间文化带头人,让民间艺人走上弘扬传统文化的前台,让他们逐渐成为新时期的乡贤代表;可面向中小学开展新乡贤文化交流辅导讲座,让孩子深入了解当下乡村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亟待破解的难题,激励他们将来致力于带动乡村进一步发展;可组织乡贤接受新时期的知识更新培训,让他们拓宽知识面,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接受文化艺术方面的辅导培训,巩固其作为乡贤应当具备的文化根基。

乡贤来自于乡村,乡村的文明发展离不开新乡贤的示范带动。新的历史时期,期待这种示范引领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并不断释放这种文化效应,长此以往,乡村文明会越来越醇厚,乡村也必定越来越美。

(作者:安徽文明网评论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安徽文明网 2017-02-0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